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中外艺术[专题]中国舞蹈

舞蹈批评的文化品格与规律性

收录:2009-5-19  作者:资华筠  来源:文艺报  点击:2853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中国舞蹈专题、或者资华筠评论集  
联盟网站www.ilf.cn低价转让,现寻求合作伙伴。有意者,请联系群主夏津——QQ:504582083,手机:13801035796。

舞蹈批评的文化品格与规律性接触、亲近舞蹈,无非是通过视觉——观赏,或者动感——参与其中亲身体验,在此过程中——伴随着对舞蹈的观赏、参与,都离不开对舞蹈的评价。因此,“舞蹈批评”并不神秘,广而言之,人人可为。但是,舞蹈批评作为一种职业化的行当,却是舞蹈艺术发展到相当高度才应时而生的,它有其特定的功能和规律。

从舞蹈生态学的角度纵观舞蹈发展史,制约舞蹈发展的重要因素除强化政令、经济投入之外,另一个“生态项”就是权威性评论。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而文艺批评对于文艺发展的作用力,则是随着社会的演进而日渐成熟、深化。毋庸置疑,在当今社会,专业的舞蹈批评家(通称“舞评人”)的地位与作用与舞蹈发展的进程密切相关。那么,当代舞评人的定位应该是怎样的呢?

在“专业圈”内,舞评人应该担当起对舞蹈创作(作品)进行科学的价值判断、对创作思潮进行舆情分析的任务。面对公众,则应担负起社会审美消费的引领作用,促进舞蹈美育的普及和健康发展。至于舞评人是否具有权威性,则取决于其公信度和影响力,它不是自封的,而是以其舞蹈批评的思想深度和感召力为依据,在长期实践中逐渐为群众所承认。当然,最终制约艺术发展兴衰与趋势的决定因素是社会选择作用,它不是一时的市场效应所能检验,也非少数权威登高呼吁拍板定性,更不能依靠浮夸炒作,而取决于作品自身的生命力——思想内涵、艺术质量,它需要时间与历史的考量。

马克思美学思想的重要课题之一,是探索艺术永恒魅力之奥秘。这也是舞评人必须关注的。舞蹈批评应追求由表及里,由对一般现象、具体作品的观察、评析,进而探索、揭示艺术本体的内在规律性。

文艺批评(包括舞评)在文化艺术发展中所具有的不可或缺、难以替代的作用,有史为鉴。在我国,自古以来那些经典性的文艺评注不仅映射出特定时期的文化思潮,也是渗透于文化发展史中的亮点。在西方,举世公认的19世纪俄罗斯文艺发展的辉煌期,与别林斯基等文艺批评家的贡献密切相关。芭蕾发展史中,18世纪以来以诺维尔《舞蹈和舞剧书信集》(1760年)为代表的,许多具有创新意义的舞剧评论、创作理念,大大地促进了芭蕾的革新与发展。当代,如号称美国舞蹈“第一夫人”的艺术家、批评家爱格尼斯·德·米尔和菲律宾舞蹈家、批评家莱奥诺·德罗萨·葛钦戈等,她们不仅以自己的表演艺术、编创的作品享誉世界舞坛,同时也以权威性的舞蹈批评引领着时代的舞蹈潮流。与上述那些标杆性、经典性的文艺批评相比,我们不应妄自菲薄,而应有高远的志向,汲取他们的精髓,向他们靠拢。

当下,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文艺批评中屡见不鲜的“研讨公关化、评论广告化”现象。它不仅亵渎了批评家的职业尊严,也破坏了文艺批评的基本功能。这股风也侵染着舞坛,影响着尚未茁壮的舞蹈批评健康发展。因此,想要提高舞蹈批评的质量,首要的是树立舞蹈批评的文化品格。

窃以为,舞蹈批评的文化品格与舞评人自身的人品、文风、学养、激情与创造性思维的综合素质密不可分。它是舞评人自我修炼的依据,也是衡量其职业化水准的要素。

所谓人品,当然是诚信为本。这是奠定“文风”的基础。不可想像假话连篇的舞蹈批评,能谈得上什么“文化品格”!但是否“实话实说”就是理想境界呢?这不过是一个“底线”。我们曾不只一次强烈地呼唤舞蹈创作的“三真”精神。即:真实的生活感受、真诚的创作冲动、真切的艺术呈现。其实舞蹈批评同样需要“三真”精神:对作品的真实感受、心口如一的真诚表述、对艺术真谛的求索、揭示。这是做人、作文的标准,也是树立舞蹈批评之文化品格的基点。

舞蹈批评的文化品格与规律性 共有3页,您还有2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3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舞蹈批评的文化品格与规律性》点评。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舞蹈批评的文化品格与规律性》点赞!
精彩图文
“幻境再造”新一代摄影家的风光摄影
“幻境再造”…
剧情不太跌宕起伏:《雾柳镇》看起来不像电视剧
剧情不太跌宕…
对美好生活的热情讴歌——文艺评论家热议电视剧《金婚风雨情》
对美好生活的…
后革命时代跨文化的艺术实践及其意义
后革命时代跨…
《以德服人》郭德纲“缺德”撩拨兄弟基情
《以德服人》…
中国油画的现代性进程
中国油画的现…
热门理论专题
理论评论
名家评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