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文化综合

论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传播

收录:2008-6-2  作者:云德  来源:中国作家网  点击:4189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云德评论集  
联盟网站www.ilf.cn低价转让,现寻求合作伙伴。有意者,请联系群主夏津——QQ:504582083,手机:13801035796。

“文化传播”是人类活动与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时代,文化传播将面临着怎样的情势?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这个命题加以探讨。

一、文化传播中的输出与受纳

输出、冲突与接受是文化传播交流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程序性因素。自从地球上有了生命,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活动就自动开始。人类需要交流,动物也不例外,只不过动物的信息交流比起人类简单些罢了。当人类懂得用抚摸、眼神表情达意,用声音高低长短通报喜悦和危险时,实际上已经享受到信息交换的益处。无论从最原始的觅食、避灾、群居、繁衍,还是后来的交往、御辱、结盟以及不断开创新生活,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信息的传播与受纳。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尽管人类进行信息交流的独特符号体系不断变更,交流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人类对信息沟通和交流的基本需求从来也没有改变。不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不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心的、不论是情感的还是理智的、不论是人际的还是社会的、不论是内政的还是外交的、不论是强制的还是协商的,人类总是在不间断的信息传递和反馈中表达自我、相互沟通,在友好交往甚至激烈斗争中实现各自的既定目标。

传播是一种社会关系。任何一个社会或集团,都要靠传播来组织、支撑和维持。如果没有传播,人与人之间相互隔绝,社会肌体没有营养传递通道,社会组织将不复存在,更不要说维持下去的问题。传播是一种精神交往,人类情感和思想需要通过传播相互沟通,人类的精神创造需要通过传播共同分享。一部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历史,概括地讲,就是创造、传播、融合(包括冲突)、再创造的复杂演进过程。按照汤因比的观点,挑战一应战也是文明保持生长活力的需要。他说:“如果在创始之后还要求发展的话,那么只有一次从动乱到恢复平衡的有限运动是不够的。为了把运动变成一种重复的不断发生的有节奏的运动,就必须有一种生命之流,以便于把那挑战的对象从平衡推动到不平衡,好让它再面对一种新挑战,因此刺激它再产生一种以新的平衡方式出现的新应战,其后再产生新的不平衡,以此方式不断前进,以至于无穷。”①冲突、融合与再创造,作为挑战、应战且产生新的不平衡的必然结局,传播在其中扮演着中介和助燃剂的角色。

文化的传播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人类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入。传播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内在需求,是生产关系的产物。不同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传播方式,反映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实际。传播能够通过各种能量的传输和交换,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从而也推动着生产技术的改革以及传播自身的变革。19世纪以前的漫长岁月,由于交通和传播技术方面的诸多限制,文化传播速度极为缓慢,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也很有限。两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刺激了交战双方信息传递和自我宣传的需要,无论是前后方军情沟通、还是战况的快速通报,无论为鼓舞前方战士的士气、还是为增进后方民众的信心,都加剧了对信息传播的钟爱。特别是伴随着电话、电报、广播、电影、电视等先进传播工具的出现,使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信息交流增多,交流的成效也日益增强,因而,传播活动的影响力、感召力和传播效果愈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两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都相继出版过有关战争中宣传成效的诸如《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宣传的艺术》之类的专门书籍,客观上推动了传播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在目前这样一个以信息为标识的>

论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传播 共有2页,您还有1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尾页  页次:1/2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论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传播》点评。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论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传播》点赞!
精彩图文
花鸟虫鱼看世界:晚清的博物教科书
花鸟虫鱼看世…
以戕害民生为代价岂能强国
以戕害民生为…
到APP淘金去
到APP淘金…
余秋雨你到底惹了谁
余秋雨你到底…
城市建筑要留下文化遗产
城市建筑要留…
艺术家在利害造世变的时代要有悲天悯人的大爱
艺术家在利害…
热门理论专题
理论评论
名家评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