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文化综合

市场冲击下的文学之路

收录:2008-3-2  作者:张胜友  来源:人民政协网  点击:3476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张胜友评论集  

我们国家现在已经很开放很宽松。周梅森、张平、陆天明等作家写的小说揭示的社会矛盾已经够尖锐、够深刻了,不但允许发表,还得了五个一工程奖及国家图书奖,比如《中国制造》,参评茅盾文学奖一直角逐到最后。所以,这样的小说,文学界是肯定的,政府是接纳的,老百姓更是欢迎的。

当然,不可否认现在一些职业写手有一味迎合市场的低俗化倾向,也有可能他们经济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不需要为钱而写作,就会写出格调比较高的作品。这都不能一概而论,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去做最佳选择。

出版的底线是什么?首先不能违背中央、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出版管理的相关条例,有些内容是不能登载的,有十几种题材的图书需要专题报批,这是国家规定的意识形态的底线,这是不允许碰的!另一个底线是市场的底线,如果你出的书全部堆在库房里,总有一天出版社会发不出工资,总有一天自己要破产!中央已经发文了,全国的出版社,除了人民出版社及个别少数民族母语出版的出版社保留事业性质以外,其它出版社统统将转制为企业,所以现在我们必须特别强调两点:第一,要坚持政治底线,你不能出那些反动的、攻击党和政府的图书,还有黄色淫秽的图书……总之,社会效益永远是第一位。第二,你要想方设法转换经营机制,主动进入市场,市场竞争是越来越残酷、越来越惨烈的!

■小结:在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的前提下,转换文学观念,同时关照精品的纯文学并最大程度地贴近现实,是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中文学的生存发展之路。

演讲人:张胜友

演讲人小传:张胜友,福建永定人。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书记兼管委会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著有散文及报告文学集《闽西石榴红》、《人口:魔方世界》、《穿越历史隧道的中国》等12部,撰写电影、电视政论片《十年潮》、《历史的抉择》、《珠江,东方的觉醒》等30余部(集)。作品获多项报告文学奖及入选大学、中学教材。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尾页  页次:5/5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热门理论专题
理论评论
名家评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