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古代文学

重现文学时空的开拓与创新——读《中国文学通史》十二卷版

收录:2013-4-2  作者:任美衡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679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任美衡评论集  
联盟网站www.ilf.cn低价转让,现寻求合作伙伴。有意者,请联系群主夏津——QQ:504582083,手机:13801035796。

江苏文艺出版社新近推出了由张炯、邓绍基、郎樱等主编的十二卷本《中国文学通史》(简称《通史》)。它经众多撰写者的努力,汲取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在原版十卷本的基础上加以扩充、调整和修改,上迄先秦,下至20世纪末,打破断代格局,贯通古今,涵盖了中华各民族、各地区文学,尤其是将各少数民族文学和港澳台文学纳入中华民族文学的宏大体系中,将数千年的中国文学发展史立体、全面地呈现出来;全书规模宏大,卷帙浩繁,内容丰富,资料详实,集大成地体现了当今中国文学史编撰的最新成就。

全书贯串了如下的重要原则——

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和历史唯物主义史学观为指导,对中国文学曲折而丰富的历程进行了充分的考察,力求以现代的比较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历代文学的认识价值、思想价值和美感价值。

二是不仅将各民族文学置于中国文学史的视野,还加强了对各民族文学关系的传播研究,包括少数民族文学对汉族文学的丰富和补充,更完整地呈现了我国文学发展的面貌。

三是对以往被忽视被遮蔽的各地区的文学也加以应有的研究和论述,如加强了古代漠北和南方的文学,以及北朝的北魏、北齐、北周文学,包括前凉、后凉文学的研究。

四是将历代文学的审美特性和艺术发展作为论述重点。《通史》在不忽视思想性分析的同时,紧紧抓住文学史不同于政治史、经济史的独特性,加强了对作品艺术性的研究和分析,尤其是从人类审美意识发展的角度,对于文学作品的风格特色、文体结构和语言变异等方面的历史演变,以及每个作家、每部作品的审美特征及贡献,都作了充分的考量。

新版《中国文学通史》以更科学、更完整、更平衡为目标,对旧版作了大量扩充和1/3以上的修改。首先,它吸收了10多年来包括郭店竹简等新发现文献的研究成果在内的新材料新观点。其次,对原版结构的不平衡做了调整。如将唐、宋、元、明、清文学,从三卷扩充为五卷;对以往论述不足的少数民族文学则适当增加了篇幅,对鲁迅的论述适当缩减,求得与全书所论其他伟大作家的篇幅大体相当。再次,对以往被遮蔽的作家、作品、文学流派、现象等给予了公允的评介。为了展现我国文学发展的丰富性,新版《通史》新增了文学理论批评、旧体诗词、报告文学、杂文小品、传记文学、歌剧、电影等文类。

这本书既尊重原版,又大胆地开拓创新,力图通过洋洋600万字的庞大篇幅,构建世界文坛格局中的中国文学形象,比较科学地重现了我国文学的历史时空。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重现文学时空的开拓与创新——读《中国文学通史》十二卷版》点评。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重现文学时空的开拓与创新——读《中国文学通史》十二卷版》点赞!
精彩图文
清初僧诗的故国情怀
清初僧诗的故…
“一枝藤杖平生事”——宋代文人的杖及其文化蕴涵
“一枝藤杖平…
段玉裁的学术成就及其现代转换
段玉裁的学术…
水浒乱弹——炊饼
水浒乱弹——…
宋词疑义二考
宋词疑义二考…
曹操后世为何一代不如一代?
曹操后世为何…
热门理论专题
理论评论
名家评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