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十年前中国爱乐的组建定义为“横空出世”,从“高薪挖墙角”、到世界巡演、进梵蒂冈表演……十年间,这个“争议永远比赞扬多”的交响乐团,总是在做着前人没尝试过的创举。余隆则说,他们一直在“摸高”。
经历了加速向前冲的成长,作为国内乐团的引领者,十年后的中国爱乐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在更激烈的竞争中保有个性,如何在历史、资金、文化背景有限的现实之下,真正进入“世界前列”?古典乐该以什么样的面目在当今社会表达它的文化力量?
爱乐与余隆 孤独者的冒险
十年,对一支全新的交响乐团可以成长到什么模样?叛逆和勇敢是突破的前提,但实力的养成,更需要时间和耐心
4月25日晚,北京保利剧院,中国爱乐乐团启动了它十周年庆典音乐演出的首场。当晚的高潮无疑来自郎朗演奏的《二黄》,该曲创作者、旅法音乐家陈其钢在演奏前被主持人推介到台前,如等待高潮前的静息,观众们平静地听着这位内向的中年人缓慢而简短地向大家介绍自己及他与郎朗的合作。当他看似不经意地提及“有幸参与2008北京奥运会,并有一首作品幸运被选中——那就是《我和你》”时,台下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一个成绩斐然的古典音乐人,被大众认知并追捧的却是一部富含政治背景的流行作品,这或许是陈其钢的无奈,可也是中国的古典音乐人正在面对的现况和尴尬。作为中国交响乐团的先锋者,中国爱乐尤有体会。
近两年,中国爱乐收获两桩值得炫耀的喜事,也为自己的十年“创世纪”之路,做了很好的逗点。2008年5月,中国爱乐访问梵蒂冈,首次在著名的保罗六世大厅由余隆指挥演出莫扎特的《安魂曲》和中国乐曲《茉莉花》;2009年3月,成为英国《留声机》网站评出的“世界十大鼓舞人心乐团”(The most Inspiring)唯一一个亚洲乐团。
这个评选对于乐团而言,是最“鼓舞人心”的成绩,而媒体予以的关注程度却远远低于有着丰富政治意味的梵蒂冈“破冰之旅”,甚至不及今年年初爱乐与周立波在北京中山音乐堂的混搭演出。
这是无人能逆转的大众口味。尽管有周立波的清口式讲解,或者为宋祖英、周杰伦的鸟巢音乐会伴奏,可对于多数人来说,“中国爱乐”仍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大众对它的认知和十年前并没有增加多少。
或许从一个现象可以侧面反映出这个速食社会的现实口味:在百度贴吧里,“交响乐团吧”的粉丝数2,第一个帖子发于2008年6月,内容是“中国爱乐乐团简介”,迄今不满一页;“中国爱乐乐团吧”开于2008年2月,尚没有粉丝,帖子不满一页。而今年的“快乐男生”“刘著吧”里,粉丝数是6445,第一个帖子发于2010年5月1日,已发帖1182页。
对此,爱乐的艺术总监余隆倒不担心,他很清楚,“到现在交响乐依然是小众文化,”他亦认为没必要把它描述成大众文化,越描越黑,“我只要把该服务的受众服务好就行。”他更在意的是,“中国爱乐的确受到大家的关注,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尊敬”。这个遭遇让他觉得“很遗憾”。
“中国爱乐这十年,一句话概括,就是‘动而得谤,名亦随之’。”爱乐副团长李南以韩愈的这句话表示自己相同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