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语言文字[专题]韩愈研究

《马说》教案

收录:2012-4-5  作者:杨青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08年第8期  点击:670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韩愈研究专题、或者杨青评论集  
联盟网站www.ilf.cn低价转让,现寻求合作伙伴。有意者,请联系群主夏津——QQ:504582083,手机:13801035796。

教学目标

1.积累相关的文言词语;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2.理解“千里马”“伯乐”“奴隶人”的深层含义;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寓理的议论方法;

3.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树立全新的人才观。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1.展示课件“奔马图”, 请同学概括千里马的特点。

2.展示课件“千里马拉磨图”,说说其内容及寓意。

内容:考核千里马的方式是拉磨。

寓意:讽刺了社会对人才的严重浪费现象。

通过自然常态下的千里马和被奴役屈才的千里马的比较,去感悟千里马内心的真实感受,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探究造成千里马悲惨遭遇的社会根源。

二、展示课题,简介文体“说”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跟现在的议论文、杂文相似。“马说”即谈马,论马。

三、听朗读

四、配乐朗读

披文入情,在高山流水的古典音乐中再次感悟千里马“彼见伯乐之知己也”的内心渴望。

五、疏通文意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

2.疏通文意,积累重点词语。

3.掌握一词多义。

4.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5.难句翻译。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骈死于槽枥之间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6)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六、整体感知

合作探究:

1.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比喻什么?

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

伯乐比喻“圣明的君主”。

食马者比喻“不识别人才,埋没人才的人”。

3.作者在文中反映了千里马被埋没的悲剧,为了要提出一个怎样的现实问题?

《马说》教案 共有2页,您还有1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尾页  页次:1/2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马说》教案》点评。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马说》教案》点赞!
精彩图文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认知语言学与…
论法律修辞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论法律修辞的…
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如何有效引导…
连续新闻报道和系列新闻报道的语篇联结方式
连续新闻报道…
论爱伦·坡小说《泄密的心》的中译与修辞
论爱伦·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简案
《罗布泊,消…
热门理论专题
理论评论
名家评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