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中外艺术

藉古求新胸臆独抒

收录:2012-5-18  作者:刘大为  来源:《文艺评论》2007年第2期  点击:521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刘大为评论集  
联盟网站www.ilf.cn低价转让,现寻求合作伙伴。有意者,请联系群主夏津——QQ:504582083,手机:13801035796。

画家梅启林近年的山水画创作不断有新作出现,其作品即古又新、格调不俗,皴法多变,无常形,而具常理。其笔下树石泉瀑、山岭峰蚰、舟桥屋宇布景之奇特可以说是胸臆独抒的。或淡彩或纯水墨表现,极尽变化之能事,清新自然、淡雅而厚、宁静深邃。他在创作上全身心地投入,渗淡经营,笔墨与意象丘壑结合的日臻成熟,显示了可贵的创造力和鲜明的艺术个性,是一位有前途的山水画家。

山水画自隋唐以来,历经宋、元、明、清,其格局宏大,诸法齐备、各朝高峰叠起、名家辈出。纵观历代名作皆传承有序,脉络清晰,其所包孕的内涵博大精深。一方面,这些优秀传统为今天山水画创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典范,另一面,当传统成为程式后,也给研习者设置了发展的樊篱。面对传统,怎样理解撷取和把握其精神,首先应确立自我审美取向,有选择地修养知识结构,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使传统成为创新的阶梯,而不可泥古不化,一仍旧贯地在古人旧纸堆里讨生活。启林深谙此道,在学习传统中,他将风格传承有序的经典作品集中起来,系统地加以研究,上至宋元,下逮明清;尤其对宋代的范宽、明代的董其昌和清代的四僧的作品做过系统分析。他认为,学习传统贵在领悟其精神,不仅要师古人之迹,更重要的是师古人之心。他反复临摹过范宽的《谿山行旅图》。每临一次都有新的收获,那布局所形成的张力,大气雄强、气势夺人、撼人心魄,苍茫浑厚的点线把太行的风骨神韵体现得恰当到位,是一件后无来者的伟大作品。范宽为太行传神是心化和理想化的结晶。古代山水画由范宽而始认为“师心”高于“师物”。范宽认为:“吾与其师者;未其师诸物也,吾与师诸物者,未若师诸新”。清代的四僧亦写心高手,石涛有诗云:“山川非我我非山,山我神遇即真山。”此即石涛的“神遇”说,从此种意义上讲石涛与范宽的审美追求在理法上是相通的。

在浸染了传统山水画精神之后,启林不限于斯,下大力气精研笔墨之法,状物写神之法,他选择以“淡”为皈依。淡是其审美取向,用意淡而趣味浓醇,墨色淡而体感厚重。淡墨层次丰富,但不易控制,其以淡为旨归,正是表达其个性、气质和心理认识的独特选择。是力求在自己的山水画创作中将传统的笔墨融入自己的意象山水中,用现代构成的手法完成由传统到现代的转换。在抒写胸中之象时,是以笔墨形式表现主客之间,亦即“不似之似”。其中度的把握是关键,过之则易流入纯粹的墨戏,不足则缺少味道。他笔下的丘壑、烟云、溪流布景多蕴藉流动、奇诡惊骇,而处理手法一看就知道是从传统中得来的,然而品味起来又很新颖。其点、线、面形成的节奏感与黑、白、灰的转换关系,既有现代绘画语言又有传统笔墨,这样画是很难和谐统一,但在启林的笔下运用得圆融自如。在有意加大丘壑的体积感和块面感的同时,有些地方运用断的手法,增强了层次感和流动感。这些都是形成他独具个性山水画风格的要素。

作为山水画家,启林十分注重生活积累,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有他的足迹,贮奇山异水之形象于胸中;记泰山的崔巍、黄山的嵯峨、华山的峭拔、太行的质朴、大别山的葱郁于笔下,谙熟于心。面对大自然,启林的方法是自取所需,他追求的是“妙道之境”、“坐观”、“步步看”,撷取他心目中的意象“元素”。从他的创作可以看出其取舍境趣的意味,既不是照搬自然的简单摹写,也不是脱离生活的凭空编造。感觉仿佛是真山水,但又难断言何处山水如此。却可以感知是画家意象中的山水通过笔墨的形式所显现的心迹,是其追求山水画中“有意味的形式”之体验。

启林敏于思考,勤于耕耘,重于形式,亦重形式后面的文化修养。他认为要成为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文化修养断不可缺,画中国画画到最后就是拼文化、拼修养,历代前贤可鉴。他自刻一方印为“积土成山”,可见其志向远大。启林书法宗法《贤良方正残石》和《石门颂》,功力颇深,非一般画家所能及。平日每游一地或诗或文必记之,此等治学态度实属难能可贵。艺无止境,望启林潜心创作,开拓进取,向着更高的艺术境界攀登!

藉古求新胸臆独抒 共有2页,您还有1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尾页  页次:1/2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藉古求新胸臆独抒》点评。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藉古求新胸臆独抒》点赞!
精彩图文
透视媒体时代的双年展现象
透视媒体时代…
华丽大气展现谋式风格 鸟巢版惊艳台湾
华丽大气展现…
神话背后:西方国际电影节与中国电影
神话背后:西…
《茶花女》:舞蹈与戏剧之美并重
《茶花女》:…
《无地自容》和中国摇滚1992
《无地自容》…
银幕上的共产党员形象——三代电影人的口述史
银幕上的共产…
热门理论专题
理论评论
名家评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