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当代文学

历史遗案的感性解读——评吕舒怀《幻灭》

收录:2012-4-11  作者:林希  来源:天津日报  点击:807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林希评论集  
联盟网站www.ilf.cn低价转让,现寻求合作伙伴。有意者,请联系群主夏津——QQ:504582083,手机:13801035796。

清代晚期,一场立意初衷无可厚非,而又以失败告终退出历史视野的洋务运动,一直被认为是解读清代封建王朝崩溃原因的一把钥匙。多年来,学者专家对这场洋务运动做了多层次的解析,而对洋务运动的历史功过,依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是,洋务运动也就成了一桩困扰学界的历史遗案。多年来,探索洋务运动成败原因的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出版了许多专著,对于我们这些关注中国近代历史的人们来说,应该能够得到一些理性的认知。但是,对于这样一场本来可以改变历史进程的时代潮涌,而最后却草草收场、无疾而终的悲凉结局,无论如何,我们还是有些接受障碍。

可喜的是,作家吕舒怀先生潜心搜寻各方资料,历时数年,最近推出了一部再现洋务运动全过程的纪实作品,从深层的历史原因和动荡的世界格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洋务运动从肇始到终结的历史画卷。吕舒怀先生的专著,对洋务运动进行深层的感性解读,在我们原有对洋务运动理性认知的基础上,让我们从感性上重新体验洋务运动的历史进程。

吕舒怀先生本来是一位小说作家,多年来在文学园地默默耕耘,出版了许多小说作品,在读者中有了一定影响。后来吕舒怀先生出任《天津文学》副主编,对于他的小说创作不能不说有了一些负面影响。谁料沉潜数年之后,吕舒怀先生却向我们推出了这部被人们视为是历史纪实的长篇作品,大家为之庆幸,吕舒怀又为自己开掘了一眼新井,更预示了他未来的创作走向。

吕舒怀先生解读洋务运动的专著《幻灭》(副题:晚清洋务运动兴衰记。下略)一书,以大半的篇幅勾勒出了晚清社会的腐败。而此中最为关键的核心,是当朝者的无知和政治经济环境的严酷闭锁。虽然晚清政府面对西方帝国主义的坚炮利舰,也深感国力的衰败,更不得不承认列强军事装备的不可抵御,当权者、当政者之中也有人沉痛感到“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但即使如此,这些人也是将“自强”看做是一种技术操作,并没有理解外国所以自强的深层原因。

吕舒怀先生的专著,以大量的信息为我们描绘了洋务运动“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状况,洋务运动没有能力负担起变革国家政治体制的重任,更没有能力形成一种强大的历史潮流推动社会变革。“天不时”,首先是清代统治集团对于洋务运动的强烈抵触。《幻灭》一书,于此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告诉读者,清代统治集团绝对不会认同一场以洋务运动开场的社会变革,无论他们如何昏庸,一场貌似平和的洋务运动,最终必然要挑战依附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既得利益集团,于是他们宁肯在洋人坚炮利舰面前投降卖国,也不会坐视洋务运动取得成功。

洋务运动不能得到来自统治者的支持,而彼时的中国又绝对没有开始启蒙运动,一个没有现代意识的民众社会,是不可能接受现代社会格局的。这也就是洋务运动的“人不和”。西方的产业革命之所以能够彻底改变西方社会,根本的原因是广大民众对于社会变革的精神渴求。西方知识分子早在产业革命之前就已经成功推行了社会启蒙运动,广大民众早就从精神上否定了封建体制。在这一点上,清代末年的洋务运动,就成了一株无本之木,没有民众精神基础的社会变革,注定是要失败的。

“地不利”,清代末年的洋务运动,开始于西方资本主义觊觎中国,并开始武力侵入中国的动乱后期,西方资本主义不会给你时间,帮助中国走上强大之路。洋务运动的发起者,梦想以“购”西方“制器之器”,再延请西方“制器工匠”,就可以走上富强之路。但西方卖给洋务运动的“制器之器”,绝对不是他们的尖端技术。洋务运动延请来华的工匠,许多也是滥竽充数的劳动力。至于根本没有一点技术知识的李鸿章、张之洞几位大人,再带领着昏庸无知的太监们到工厂视察,那更是一场荒诞的笑话了。

历史遗案的感性解读——评吕舒怀《幻灭》 共有2页,您还有1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尾页  页次:1/2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历史遗案的感性解读——评吕舒怀《幻灭》》点评。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历史遗案的感性解读——评吕舒怀《幻灭》》点赞!
精彩图文
沈浩波:从先锋到经典的路上
沈浩波:从先…
欢快时 沉吟处——黄永玉的马年生肖画
欢快时 沉吟…
诗歌——生命的足迹——《泥土的灵魂》后记
诗歌——生命…
时间之箭穿心过——夜读《未来的祖先》
时间之箭穿心…
《逝年如水》:听世纪老人讲故事
《逝年如水》…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如何讲好中国…
热门理论专题
理论评论
名家评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