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许多省市进行得如火如荼。高中新课程改革对高中阶段教育的性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的设计以及课程制度建设等重要问题都进行了科学理性的思考和全面深刻的研究。在这大背景下,有严重弊端的传统学习方式就受到了教育专家前所未有的猛烈批判,他们针锋相对地提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合作性学习可说是深入人心,在中学的几乎所有科目的课堂上都绽放出了五彩缤纷的花朵。课堂上,老师总爱抛出一连串形形色色的问题(当然,也有好些问题来自于学生),或大或小,或复杂或简单,或具体或抽象……教师马上就要求大家合作性学习。于是乎,教室里立即“嗡嗡嗡嗡……”一片讨论声(如果声音不够响亮,老师往往要求大家“热烈”些),感觉全班所有人都在各抒己见,高谈阔论……教师或站在讲台上准备着下一环节的教具,或在过道里背着手悠闲地踱着方步,但无不是春风得意,笑容满面——学生讨论得多积极啊,合作性学习多热烈啊!约摸过了几分钟后,教师一声令下:“停”。于是乎,各小组的精英代表(往往是亘古不变,雷打不动的)雄赳赳地站起来发言,学生一张口,一启齿就是:“我们小组讨论交流后得出的结果是……”、“我们小组合作学习后认为……”第一位精英坐下了,第二位代表又气昂昂地站了起来……如是者二三,甚至更多。持续一段时间后,老师总结道:“经过大家的合作学习,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收获……”
课堂外……
场景一:
学生甲:“哥们儿,你真是帅呆了,酷毙了,陈景润也做不出的题在你手里也成了小儿科,不费吹灰之力就做出来了。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我对你的敬仰犹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给我抄抄,学习学习!”
学生乙:“看你说的,多见外啊!合作学习嘛, 有事你说话!”
场景二:
学生丙:“今天老师也不知怎么了,布置这么多的作业,看样子又要熬夜开夜车了。唉!”
学生丁:“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完成前半部分,我完成后半部分;再互相学习,不就可节省一半的时间么?现在不是提倡合作学习嘛!哈哈哈!”
学生丙:“还是你小子有办法!方法运用得恰当,事半功倍!我可过时了,要转变观念啊!呵呵呵!”
场景三:
学生戊:“先有蛋,后有鸡!鸡是从蛋里孵化出来的!”
学生己:“先有鸡,后有蛋!蛋是鸡生的。”
学生庚:“你们俩就不要争了。管他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你们只管吃就可以了,想那么多干嘛?”
学生戊己异口同声:“干嘛?我们在合作性学习!不光是合作性学习,还是探究性的学习呢!光知道读死书的家伙!”
场景……
悲哀,这就是“合作性学习”?如果这不是真正的合作性学习,那什么才是呢?
“合作性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者团队中为了完成某一项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主动参与,从而使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认知接受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沟通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