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当代文学

李永平《大河尽头》:婆罗洲的“魔山”

收录:2012-3-30  作者:王德威  来源:网络搜集  点击:1739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王德威评论集  
联盟网站www.ilf.cn低价转让,现寻求合作伙伴。有意者,请联系群主夏津——QQ:504582083,手机:13801035796。

李永平的《大河尽头》上下两卷《溯流》和《山》合璧出版,是新世纪华语文学第一个十年的大事。我们很久没有看到像《大河尽头》这样好看又耐看的小说了。好看,因为李永平沿袭传统说故事的技艺,让读者忍不住想知道下回如何分解,而他笔下的大河冒险如此绘影形声,更饶有古典写实主义的风格。耐看,因为李永平不甘于只讲述一个传统的少年启蒙故事而已。他对文字意象的刻意雕琢,对记忆和欲望的上下求索,又颠覆了写实主义的反映论,让写作本身成为一场最华丽的探险。

《大河尽头》的故事发生在1962年盛夏的婆罗洲。上卷《溯流》里,15岁的少年永被父亲送到西婆罗洲克莉丝汀娜·房龙小姐的橡胶园农庄作客,房龙小姐是荷兰殖民者的后裔,和永的父亲关系暧昧。在房龙“姑妈”的安排下,永加入了一群白人组成的大河探险团。他们打算溯婆罗洲第一大河卡布雅斯河而上,闯入峇都帝坂圣山。

探险队选在中国农历鬼月出发。沉郁神秘的雨林、黄流滚滚的河水、颓靡诡异的城镇、如魅如魑的邂逅,诱惑着也拒斥着他们。小说高潮,探险队来到大河最后一个城镇——新唐。克莉丝汀娜陪着永追踪一个神秘姑娘,鬼使神差,绕到二次大战期间她被迫成为慰安妇的所在。她顿时崩溃。姑侄两人连夜逃出新唐,这天恰好是农历的七月初七。

《大河尽头》的下卷《山》就由此开始。永和克莉丝汀娜甩开了探险队其他成员,展开了另一段旅程。他们来到世外桃源般的肯雅族村庄——浪·阿尔卡迪亚,之后又在普劳·普劳村歇脚。在航向圣山的过程中,他们有不可思议的奇遇,也见识到自然狂暴的力量。他们到达山脚的“血湖”,传说中幽冥交界的地方,进入登由·拉鹿秘境,那里的奇观才真让人瞠目结舌。七月十五月圆之夜,永和克莉丝汀娜登上了圣山,然后……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大河尽头》上下卷在格局上的对应。《溯流》写船上与岸上的接触,充满人与事的喧哗。卡布雅斯河中下游的三座城镇——坤甸、桑高、新唐——各自散发艳异堕落的风情,极尽挑逗眩惑之能事。探险队员还没有深入雨林,已经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这些喧哗到了《山》陡然散去,大河成了真正主角。

幽暗的河,敞开的河。卡布雅斯大河承诺了蓬勃狂野的生机,也蕴积了摧枯拉朽的能量。沿河而上,永看到灿烂的草木鸟兽,奇特的族群聚落,甚至记起当年巧遇的扛着粉红色梳妆台回乡的猎人。暴雨之后,河水冲刷下种种东西:野兽的尸体,成串的骷髅,坟场的棺材,祭奠的神猪,家族相簿,席梦思床,甚至一座可疑的“水上后宫”。而在夜半时分,千百艘无人乘坐的长舟幽幽溯流而上,那是生灵和幽魂回家的队伍。与此同时,这对异国姑侄间的情愫愈加暧昧。

每当永和克莉丝汀娜靠岸的时候,往事如影随形般地搅扰他们。永在浪·阿尔卡迪亚村落中遇到12岁的女孩马利亚·安娘。马利亚怀抱着芭比娃娃,看来清秀可掬,她却告诉永一个骇人听闻的秘密:她已经怀孕,播种的不是别人,正是雨林中最受敬爱的老神父峇爸·皮德罗。马利亚的遭遇让我们想起《溯流》中的小可怜伊曼,还有那个从民答那娥漂流而来的女孩,她们都是(殖民的?男性的?)肉欲洪流中的牺牲品。另一方面,在暴雨中,普劳·普劳村的日式旅店里,永像是魔咒附身,几乎强暴了中年的日本女侍。这一色欲场面充满政治隐喻,最终驱使永面对克莉丝汀娜。当后者裸裎以对,展露下腹子宫被切除的疤痕时,两人纠缠的关系到了摊牌阶段。

只有回到河上,才能洗涤这些伤痛和羞辱吧。或又不然?滔滔的河水激起欲望更炽烈的旋涡,将一切带向不可言说的高潮——或深渊。时间逐渐逼近七月十五月圆之夜,这是克莉丝汀娜承诺永的朝山之日。大河尽头,就是他们俩的前世与今生,欲望与禁忌,缘与孽交会点。

李永平《大河尽头》:婆罗洲的“魔山” 共有4页,您还有3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4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李永平《大河尽头》:婆罗洲的“魔山”》点评。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李永平《大河尽头》:婆罗洲的“魔山”》点赞!
精彩图文
严歌苓《护士万红》:英雄·天使·红
严歌苓《护士…
第二届世界汉学大会大会学术发言文字实录
第二届世界汉…
中国人民需要这样的国家——读何建明长篇报告文学《国家》
中国人民需要…
王云五:毁誉参半的文化商人
王云五:毁誉…
1953年我读《海蒂》
1953年我…
接近一个真实的邵荃麟——写在《邵荃麟全集》出版之时
接近一个真实…
热门理论专题
理论评论
名家评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