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新闻传播

景观:媒介对世界的描述与解释

收录:2010-12-2  作者:邵培仁  来源:中华传媒网  点击:2450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邵培仁评论集  

洛杉矶只是众多大城市的一个例子,在全球化的影响之下,类似的样本并不少见。例如纽约、东京和伦敦都是丝奇雅·沙森(Saskia Sassen)《全球化城市》一书的研究样本。[9]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这些国际大都市的行列,并日益成为由不同传统、文化的集合与交叉所构成的混合形式。此外,随着人口的大量迁移,来自各种不同背景和地域的人群混杂其中,也构筑了复杂多样的文化景观。闹市区的繁荣与贫民区的混乱形成鲜明对比,这种景观的对比是全球化进程中不能忽视的现实。

三、作为对立、尴尬和地下状态的景观

迈克·克朗指出,地理景观通常被看作一个价值观念的象征系统,社会便是建构在这个价值观念之上的。考察地理景观就是解读阐述人的价值观念的文本。地理景观的形成过程表现了社会意识形态,而社会意识形态正是通过地理景观得以保存和巩固。[10]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城市、乡村、郊区等景观构成的,它们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几种地理景观。通过各种媒介,这些景观的象征意义与价值系统才得以体现。可以说,媒介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是建构景观象征意义的工具。

1、对立的景观:城市与乡村

城市,作为人口密集的居住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关注,大众媒介也主要以城市景观作为表现的主题。城市通常是新闻和故事的发生地,也是现代文化的象征。耸入云端的摩天大楼、车流人流如织的街道无不展示了工业文明所塑造的现代景观。城市中的各种场所,如商场、饭店、剧院、广场,街区等,将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起来,在媒介所制造的影像世界里体验着众多的社会关系。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分工明确的地理区域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活动空问,生活在其中的人们遵守着共同的城市秩序。让人眼花缭乱的城市符号标示着这个魅力十足的地理处所,继续推动城市化的进程。

乡村,人类生活的另一种地点,在媒介中出现的频率明显少于城市。一般而言,乡村景观的主要特征在于人烟稀少、地域宽广、更完整的保存了自然的状态,鲜有人造的痕迹等等。与城市的热闹喧嚣相对,乡村更多体现的是平静淡定,对传统的坚守姿态。作为对工业化的一种抵抗,乡村成为人们在工业文明浸染下的一种本真的回归,当然有时候也会被描述为单调与落后。

作为两种不同截然不同的景观,城市与乡村二者虽然并没有固定的意义、意象与表征,但它们的对立却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城市景观的扩张,一定程度上是以乡村景观的破坏为代价的。城市与乡村在对照之下,更能凸显景观的差异。当然,对于城市与乡村的描述兼有肯定和否定的两面。城市可能被视为一种高质量的生活区域,代表着愉悦的体验,但也可能充满危险;乡村可以风景如画,但也可以被描述成愚昧的角落。我们不能简单断定哪一种表征是准确的,因为景观的不同象征意义是建立在不同的文化想象基础之上的。

景观:媒介对世界的描述与解释 共有10页,您还有5页没有浏览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页次:5/10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热门理论专题
理论评论
名家评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