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刀纹饰技法 自古以来,钧瓷的造型和釉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型通过釉来体现它的韵之美,而釉通过型来表现它的窑变之美,因此,型是体而釉是魂。
在正常的生产中,钧瓷的坯体需要一种旋转坯程序,是坯体达到设计的要求。但在旋转坯时,偶然会出现轻度,重度的刀痕现象,产生凹凸不平的缺陷。有时这种刀痕缺陷连续很长一段。日久天长的操纵实践,使他发现这种有规律的刀痕形成了纹路。职业的灵感,使他思考,能否讲这种缺陷变成一种纹饰!从2009年他留心开始探索,反复试验,不断改进轮子的转变速度,不断改进工具,不断使用旋坯手法和手动,不断变化纹路的创新。经过两年的不断反复摸索试验,目前跳刀的纹饰有的像万马奔腾之后的蹄印,有的像坦克战车碾过的履带痕迹,有的像万箭齐发的箭形,有的像大雁列队飞翔,有的像万顷麦田风吹波浪起伏,有的像春风吹动一池春水微波荡漾,有的像钢绳盘锁……这些跳刀纹饰使人思有境,境无止,看有形,似无形,使人心旷神怡,观不厌倦。进入不断遐想的艺术空间。比如《日月同辉》,日月同辉本是一种自然现象,指的是太阳和月亮同时悬挂在天空,使日月的光芒互相辉映。民间传说同时看到日月同辉的恋人都会朝夕相处,相守一生。作者深谙其中寓意,利用陶瓷材料所特有的语言,通过不同的釉色和“跳刀”技法,将一个同心的三个圆巧妙地结合在一个画面中,使之相互对比,相互映衬,构建出一种艺术美,一种和谐的景象。
金镶玉技法 在钧瓷中镶入金子等装饰品,使作品更具有价值性和艺术美,这也是过去没有人尝试过的。2011年,杨晓锋受到奥运会所用奖牌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金镶玉的启发,创新出钧瓷镶嵌工艺,钧瓷与多种材料镶嵌结合的技术,例如《龙尊》。龙是中国人的象征。尊者,地位和身份的象征。杨晓锋在作品中镶嵌入了金子作为装饰,这种做法也是前无古人的,是大胆的创新!
有创新才有发展,物随境变,境随时迁,事物有他自身的发展规律。通过时代的验证和择取,优秀的才会流传下来,而成为人们共同的文化背景的一种符号,也是人们在欣赏新的创造时的交流通道。在此基础上创作出的作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承,它是传统陶瓷的当代姿态。
三、深刻深邃的钧瓷思想
钧瓷是有思想性的,这也是钧瓷区别于中国五大陶瓷的重要标志之一。杨晓锋的钧瓷思想比之别人要深刻,要新颖,更有时代性和人文情怀。比如《远古之声》,这是作者自我突破风格的一次尝试。看似随意的纹饰,却是作者的用心所在。作品技艺新颖而独到,他采用内部施釉,外部直接裸露出泥胎本色的手法,意向中它在向人们传递着一个警示:地球资源被恶意开发,很对资源面临着匮乏或者消失,面对这样的现实,人类必将思考自身未来的生存环境。这一警示是对过去的思考,有事对现实生活的写照,更是提醒人们对未来的负责。
杨晓锋还把亲子之情寓于钧瓷作品中,这也是过去钧瓷艺人们没有涉足过的。他的钧瓷作品《一帆风顺》就是为爱子扬帆而作。他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一位父亲在喜得爱子时的喜悦心情,和期望孩子人生路上一帆风顺的殷切心情。这种将亲情幻化入钧瓷作品中,其寓意更深刻,更耐人寻味,更具有永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