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明式家具文化传承迎来春天
大叶黄花梨家居体验馆内景
编者按:时势造英雄。中国古典家具行业是一个华丽无比的舞台,如果没有出色的舞者,这舞台也就没那么的光彩耀人,反之没有这个舞台,舞者的发挥也就不会那么淋漓尽致。近10年,是中国古典家具发展的黄金10年,我们现在耳熟能详、顶礼膜拜的企业强者,正是在这10年裂变和绽放的。时代唤起了他们的雄心、激情和天才,而他们也果断地抓住了这个时代所给予的厚望与责任。他们合力描绘出一幅红木家具行业“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人才出”的浩荡画卷,这也是我们推出此次策划报道的初衷。
作为家具大国,中国每年家具产量与产值都位居世界前列。庞大的家具市场成就了这一行业的欣欣向荣。作为行业中的一朵奇葩——红木家具伴随着中式文化的回归,更是风生水起、一路高歌,深受广大收藏者之青睐。
然“盛中有忧也”。在明清时代就已经达登峰造极的传统家具,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发展难免会遇到一些阻碍,原材料问题就是其中之一。红木原材生长缓慢,资源奇缺,且呈逐年缩减的趋势。目前,海南黄花梨一木难求,市场上交易很少。越南黄花梨市面难见,小叶紫檀也相当稀少。国产的红木,不但树种极少,而且产量极低。大部分国内生产的红木家具所用的材料从印度、印尼、老挝、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以及南美洲、热带非洲等地进口。
今年6月12日,大红酸枝等被列为濒危树种,红木家具市场受此影响,珍稀红木树种在短时期内价格翻番。随着这些国家出口政策改变与原木数量减少,市场上可用于生产的红木原材已出现难以为继的尴尬局面。原材料供需不平衡造成了红木市场的疯狂,在此背景下,《红木》国家标准修订启动会于6月18日在北京召开。行业呼吁,在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增加红木新品种可以扩大供给数量满足更多消费者需求,同时减轻稀缺品种压力,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思路和方法。
任何一项事物发生重大改变来临之前,总有人已经率先进行了尝试与探索。福建泉州蔚林木业董事长蒋奇平正是这种敢为人先的智者。从专注于矿产事业到华丽转身做古典家具,蒋奇平比木匠出身的家具企业家更有气魄,眼界也往往更加开阔一些。带着强烈的“中式文化情结”,为行业贡献大批大叶黄花梨材质的同时,他以创新的理念、应变的智慧,将同时起步的众多同行远远甩到了身后,历时5年,将蔚林木业打造成了国内声名显赫的古典家具品牌,让人看到了明式家具文化传承“后继有材”的希望。
为古典家具行业贡献新载体
2007年,中国古典家具行业——红木家具市场曾“辉煌一时”,伴随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红木家具市场进入短暂的震荡期。引用英国小说家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话来讲:“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彼时,从事矿产开发的福建泉州人蒋奇平,虽然一直以来有着强烈的“中式文化情洁”,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今后会踏入古典家具这一行业,更没有想到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为行业贡献了一种可以作为明式家具文化传承的新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