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代到北宋,中国一直存在两个系统的琉璃器皿:国产的和进口的。与西亚和埃及的琉璃相比,中国琉璃出现的时间较晚。根据考古发现,中国最早的琉璃出现于春秋末战国初。战国早期,出现了两种西方蜻蜓眼的仿制品。由于自然纯碱资源的缺乏,中国制造出与西方钠钙琉璃完全不同的铅钡琉璃。战国中期,中国琉璃业多生产玉的仿制品。东汉之后,中国的铅钡琉璃明显衰败,到北魏又出现琉璃容器,并从铸造法改为吹制法,晚于罗马帝国500年。唐代的国产琉璃,与当时佛教寺院塔基下供奉舍利的制度有密切关系。宋代国产琉璃的成分多数是高铅琉璃或钾铅琉璃。到了元代、明代,琉璃生产更加普及。直到清代,因为康熙皇帝对西方文物的喜好,琉璃成品的品质,才达到了可以和西方相媲美的程度。
(安家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