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当他临终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拉娅家中出现,一下子就扩大了拉娅的兴趣范围;对于拉娅来说,奥斯特洛夫斯基正是当时闯进她的命运中的一切新事物之源。至于说到他的生命,他的整个生命是服从于一个目的的——为新社会而斗争,为共产主义...
1926年11月初,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母亲奥列加·奥西波芙娜来到诺沃罗西斯克作客。这是一个瘦骨嶙峋、满面皱纹、身材矮小的年迈妇人。她稳健、可亲,给尼古拉和拉娅的生活带来了信心和希望——奥列加·奥西波芙娜原来是...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是在战斗的岁月里成长起来的。1917年至1920年,边境的小城镇舍彼托夫卡笼罩着阶级斗争的火焰。从舍彼托夫卡的政权多次丢失又被夺回的情况来看,可见这种斗争激烈到了何等地步。在这个小城镇的街上由...
1918年10月29日,全俄工农青年联盟第一次代表大会开幕了。在这次代表大会上创建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一批共青团员向大会宣誓,决心竭尽全力与反革命进行斗争。1919年夏天,形势十分紧张……邓尼金十万军队从南方向苏维...
随着岁月的流逝,诺沃罗西斯克的日日夜夜更加清晰地镌刻在拉娅的脑海之中。这些日子是在公路街一所住宅里的一个舒适的小房间里——在重病的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床边度过的。拉娅认为这是一段美好的生活。当时,她相信尼古拉能...
1926年12月。夜晚,户外东北风呼啸着,天还没有下过雪,而天气变得阴沉沉的,风在旋转,沿着户外向什么地方疾驰,天气格外寒冷。拉娅家的客人有:尼古拉的母亲奥列加·奥西波芙娜和从莫斯科来的玛尔塔·普琳。大家坐在餐桌边...
春天,尼古拉的病情更加严重。每到清晨,全家人看到他那红肿的、咬伤的嘴唇,就知道这是与人所难以忍受的疼痛作斗争的痕迹。怎么办呢?到哪里去治疗?他们的物质条件是十分有限的。免费治疗的许可证尚未得到。听说克腊斯诺达尔附近...
索契马采斯塔第五疗养院的行政领导同意拉娅在护士值班室过夜——其条件是:帮助卫生员打扫病房,病人奥斯特洛夫斯基全部由她来护理。这样她去了。他们对这样的安排感到高兴。有时候,因工作还让她吃顿午饭。这简直太好了。拉娅的事...
治疗的期限到了。他们不想回诺沃罗西斯克去。因为拉娅从家里出来的时候没有征得父亲的同意,打算留在索契,可是住在哪儿呢?他们开始找房子。在城里——他们买不起房子。但也不可能定居在老马采斯塔,因为在那些年代,该地和索契的...
莫斯科……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踏上她的九个车站月台!在这里可以遇到来自遥远的北方、远东、炎热的阿尔明尼亚和来自拉娅亲爱的乌克兰的人们。青年们从辽阔广大的苏联各个角落里汇集到莫斯科。成千上万的人分布到街头巷尾,投入到...
1930年春天,一辆“急救”车无声无息地沿着街道行驶着。天刚刚下过雨,闪闪发亮的柏油路在汽车的轮子下向后飞驰而去。他们驶向自己的莫斯科住宅。在拐弯的地方,汽车刺耳的尖叫声使尼古拉哆嗦起来。他那心不在焉的目光凝视着救...
“当我开始写书时,我想把它写成回忆录的形式——全部事实的记载。但是,和当时的《青年近卫军》出版社的编辑柯斯特洛夫同志见面时,他建议我写成反映少年和青年工人的历史的中篇或长篇小说,描写他们的童年和劳动,然后描写他们参...
到1931年10月25日,小说第一部的九章全部完稿。尼古拉花了两三个星期从头到尾听了一遍手稿:作了一些修改,又检查了剪贴的地方,到11月16日,他才完成了这项工作。他们那里有三本未发出的誊正的手稿。有一本是供修改用...
当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病情是非常严重的。“我咳嗽得很厉害,有时还痰里带血,身体十分虚弱……”他在1932年6月20日给亚·阿·日格列娃的信中这样写道:“我们住的那所房子开始增建。房屋周围风景优美,绿树成阴。...
“小说出版了,它印刷得十分精致美观。正如人们所说的,是件‘大工程’”“书的出版,意味着得到了承认,意味着——为什么而活着!”“我要从大后方来到前沿阵地……”“我要提醒读者注意的是:我写了些什么。”奥斯特洛夫斯基把自...
传送带在运转着,一行行的传送带不停地运转。十多个女工站在传送带旁边,把鱼肉装进罐头盒。手的快速动作几乎难以捉摸。没有尽头的传送带把一盒盒装得满满的罐头送到包装车间。一个女工走到拉娅跟前,脸上略带严肃的表情,她和蔼可...
1933年,当奥斯特洛夫斯基正在结束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手稿时,便产生了一种想法——写一部新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还应该再写两章,他打算到1933年5月18日写完。在给阿·安·卡拉瓦耶娃的信中,他已经把...
奥斯特洛夫斯基成为一个知名作家后最后几年的工作量是相当巨大的。拉娅发现写小说并不是他的主要事情,大部分时间在从事社会活动——和人们交往、谈话、写文章和通信……仅举他最后这几年的活动为例。1934年。阿·马·高尔基提...
1936年春天,奥斯特洛夫斯基准备动身去索契时,奥列加·奥西波芙娜将他父亲阿列克赛·依万诺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逝世的噩耗告诉了他。父亲终年82岁。尼古拉虽然也懂得人老必有一死是自然规律,但是“血的声音”(他这样说的...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苏联俄罗斯作家。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11岁便开始当童工。1919年加入共青团,随即参加国内战争。1923年到1924年担任乌克兰边境地区共青团的领导工作,19...
【奥斯特洛夫斯基】 (1823~1886)俄国剧作家。一生为俄国舞台提供了近50部剧本,创造了几百个人物形象,为俄国戏剧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他出生于莫斯科,1840年入莫斯科大学攻法律,肄业后在法院工作期间...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苏联俄罗斯作家。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11岁便开始当童工。1919年加入共青团,随即参加国内战争。1923年到1924年担任乌克兰边境地区共青团的领导工作,1...
尼古拉·阿历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苏联作家。尼古拉·阿历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于1904年9月29日出生在乌克兰维里亚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排行第五11岁便开始当童工。1919年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