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的1950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不同一般,宛如是一个生命的里程碑和转折点,在他的一生中占据着特别重要的地位。 开局 老舍先生是1949年年底才由美国回来的...
回忆吴宓先生 雨僧先生是一个奇特的人,身上也有不少的矛盾。他古貌古心,同其他教授不一样,所以奇特。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同其他教授不一样,所以奇特。别人写白话文,写新诗,他偏写古文、写旧诗,所以奇特。他反对白话文,但...
抗战后期,老舍有一段期间住在重庆北碚,和我时相过从。有一次,北碚各机关团体发起募款劳军晚会,在一出“刺虎”戏之前,垫一段对口相声。这是老舍自告奋勇的,蒙他选中了我做搭档,头一晚他“逗哏”我“捧哏”,第二晚我“逗...
转眼间,到了老舍先生诞生110周年纪念日,真是感慨万千。往事在记忆中一一闪现,仿佛就在昨天。 1949年,新中国成立。那年我19岁。年初,在宣传队,准备迎接解放大军进入北平。然后,调到中共北京市委文艺工作...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是五六十年代人们很熟悉的警句。如果从自然规律理解这话的寓意,是很富有哲理的。狂风拔起老树,巨雷劈倒大树,并非少见的情景。大树老树虽然根深枝繁叶茂,但它对风的阻力大,树冠高挺,触雷遭电击首...
水上勉担任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常任理事,曾多次访问我国。……早在一九六七年,他就发麦了《蟋蟀葫芦》,对在十年浩劫初期被迫害致死的我国杰出的作家老舍先生寄予深切的悼念之情。——文洁若(选自《水上勉选集》前言)三年前的...
报纸上登载,重庆的朋友预备为老舍兄举行写作二十年纪念,这确是一桩可喜的消息。因为二十年不算短的时间,一个人能不断的写作下去,并不是容易的事,我也想写作过,——在十几年以前,也许有二十年了,可是开始之年,也就是终止之...
舒乙把他写《老舍的关坎和爱好》拿来让我看了,并让我写序。我打开书本就不能释手地看了下去。关于老舍的关坎,在他自己的作品中,特别是《正红旗下》,我已经知道了不少,至于他最后的那道关坎,因为那时我自己也关在牛棚里,还是...
老舍先生是我的文学前辈,他很谦虚,说我是他的朋友。我们经过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又生活到社会主义时代,我们相处可以说是相当亲切。他回到北平,知道房子不好找,他邀我住他家的一个小跨院儿,这样可以朝夕见面。我知道他是一...
那一年,我在鞍山。有一次斗争会上造反派给我出了新花样。一是除去我胸前挂着写着我的名字、打了×的大牌子外,还叫我手举一个灵牌,灵牌上写着一个才被害死的共产党员的名字;二是突然在这会上追问我和老舍先生有什么勾结。为什么...
老舍放弃了国外的一切,冲破各种艰难险阻回到祖国,迎接新中国的诞生,积极投身建设社会主义,他的心情十分激动和振奋。他非常自豪,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已成过去,作为一名作家,老舍自觉肩负重任。他曾花费...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夏天,我考上齐鲁大学国文系。当时的文学院院长兼校长是林济青,国文系主任是郝立权(字柄衡)先生。而我们大学一年级《文学概论》与《文艺批评》两门课的业课教授,就是声名卓著的新文学家舒舍予...
老舍先生含冤逝世已经二十多年了。在这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我经常想到他,想到的次数远远超过我认识他以后直至他逝世的三十多年。每次想到他,我都悲从中来。我悲的是中国失去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正直的大作家,我自己失去一...
北京东城道兹府丰盛胡同有一座小院。走进这座小院,就觉得特别安静、异常豁亮。这院子似乎经常布满阳光。院里有两棵不大的柿子树(现在大概已经很大了),到处是花,院里、廊下、屋里,摆得满满的。按季更换,都长得很精神,很滋润...
老舍去世4年之后,另一个当代作家赵树理也受尽折磨悲惨地离开了人世。人民一下子失去了两位自己的作家。“自己的”,我觉得,只有这三个普普通通的字分量最重,不必再说什么,一切意思和感情都包括在里面了。老舍和赵树理,...
最近,我调换了工作,专搞“老舍故居”的筹建工作和作家著作文献的整理工作。我到职后,第一件事是系统拍摄父亲在北京的足迹。近年来北京建设速度明显加快,估计许多旧房子都会在不久的将来被拆除,因此,需要抓紧时间,抢出一批照...
巴金称老舍是“中国知识分子最好的典型”,曹禺说他是“中国当代的人杰”,他是惟一得到“人民艺术家”称号的现代作家。研究老舍的论文和专著层出不穷,但关于他的生平传记则相对平静得多。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曾经在国外生活过...
一、跻身文坛之前 创作的准备 (北京时期,1899—1924)1899年2月3日,老舍降生在北京西城护国寺街小羊圈胡同一家贫穷的满族(正红旗)舒姓家庭里,排行第八。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此之前还曾起字“醒痴”...
老舍(1899~1966)中国小说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青年时期易名舒舍予,“老舍”是他长期使用的主要笔名。生平 1899年2月3日生于北京,满族。父舒永寿1900年死于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炮火中。生活极为贫困...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文学发展过程中,出身于各个少数民族的作家们,作出了许许多多重大的贡献。满族现代作家老舍(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就是他们中间的一位杰出代表。1899年2月3日,一个弱小的生命,在北京城内一条窄小...
今年是老舍先生诞辰110周年。新发现老舍1947年致赵太侔佚信一封。众所周知,1937年“七七事变”前,老舍曾在青岛“国立山大学”教书两年。时间是1934...
笔者在编撰《老舍年谱》2的过程中,陆续收集到老舍与赵清阁之间密切交往与深厚友谊的许多资料,也曾经多次想整理出来发表,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未能如愿。最近,笔者有幸...
一 老舍是很少谈论自己的作家。当然,老舍不是没有写过关于自己的生活和创作情况的文章,但是其中几乎没有关于他的出身和血统的介绍。因此,《老舍的生活与创...
有时候我想,也许是因为我们对老舍有太多的感情,太多的敬重,以致习惯了一种思维方式,那就是把他按我们自己设想的思路进行描绘,因而忽略了或有意回避那些可能影响甚至...
我国现、当代的著名人民艺术家老舍(1899.2—1966.8),北京人,满族。他的一生,富有太多戏剧性的传奇色彩,而这些戏剧性的传奇色彩,又多链接在他一生的许...
上世纪30年代初,由清末、北洋而至民国的齐鲁大学,步入它的鼎盛时期。经重新审查获准登记立案的齐大,遵照当时国民政府教育部的规定,不但校长换成了中国人,学校...
老舍 (1899~1966)现代小说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絜青、鸿来、絜予、舍、非我等笔名。满族,正红旗人。生平经历和创作道路 老舍,1899年2月3日出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
我们大家都知道,老舍先生是一位满族人。这一点,在各类文学读物中均有说明。那么,'满族'二字对于老舍来说,是否只是意味着他的户口本上一个栏目跟我们大多数人有所不同?这个问题,可能许多朋友都没有想过。好,咱们今天就来说...
老舍 1924年秋赴英国时,并没有想到日后会成为一名作家,那时他已27 岁,连一名文学青年都算不上。一年后,一部令人捧腹的《老张的哲学》使他蜚声中国文坛,之...
1899年2月3日,阴历腊月二十三 老舍出生于北京西城的一个满族护军家庭。父亲姓舒,名永寿,母亲马氏。因为老舍在“小年”出生,马上就是新春了,父亲给孩子起名“庆春”。老舍出生于北京西城护国寺附近小羊圈胡同内。...
昔年我昔生忧患,愁长记忆新;童年习冻饿,壮岁饱酸辛。滚滚横流水,茫茫末世人;倘无共产党,荒野鬼为邻!今 日晚年逢盛世,日夕百无忧;儿女竞劳动,工农共戚休。诗吟新事物,笔扫旧风流,莫笑行扶杖,昂昂争上游。...
第一节“庆春”(注:该节基本取自《正红旗下》。胡■青在《老舍生活与创作自述·后记》中说:“它(《正红旗下》)对了解老舍本人的身世、家庭和童年是会有很大帮助的,虽然在细节上不必全信以为真。……即使有点出入,也影响不...
(注:父亲舒永寿,属正红旗,皇城护军,月薪三两饷银。)我一点不能自立:是活下去好呢?还是死了好呢?我还不如那么一只小黄绒鸡。它从蛋壳里一钻出来便会在阳光下抖一抖小翅膀,而后在地上与墙角,寻些可以咽下去的小颗粒。我什...
母亲的娘家是北平德胜门外,土城儿外边,通大钟寺的大路上的一个小村里。村里一共有四五家人家,都姓马。大家都种点不十分肥美的地,但是与我同辈的兄弟们,也有当兵的,作木匠的,作泥水匠的,和当巡警的。他们虽然是农家,却养不...
在我小的时候,我因家贫而身体很弱。我九岁才入学。因家贫体弱,母亲有时候想叫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的欺侮,更怕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说不定,我会一辈子也得不到读书的机会,因为母亲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
(注:据罗常培《我与老舍》,“他后来所写的《微神》,就是他自己初恋的影儿。……他告诉我儿时所眷恋的对象和当时的感情动荡的状况,我还一度自告奋勇地去伐柯,到了儿因为那位小姐的父亲当了和尚,累得女儿也做了带发修行的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