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民进会员,文艺总支一支部主委,三台作协副秘书长,三台县爱心救助协会副会长杨盛的第一部散文集《金石花开》,以济石的笔名,由中国大众文艺出版社正式公开出版发行。今年38岁的杨盛,现在是三台永安电力建安公司办公室副主任。从1994年6月退伍,他已经在三台永安电力公司工作了18个年头。
很少有人知道,杨盛曾经连简报也不会写,甚至写一手“连小学生都不如”的烂字。现在,“半路出家”的他时有纪实作品与诗歌、散文作品见诸报端,2008年加入绵阳市作家协会,并任三台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在他的荣誉榜上,还有国家二级美术师的认证资格证书,落款单位是中国书画家职称及润格审定委员会。
在人生旅途中,18岁是成熟的标志。18年时间,杨盛用自己的执着写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样本,散文集《金石花开》的出版,是杨盛给自己这个特别的18年送上的一份特别礼物。
故事·书法 都是一手烂字憋出来的
认识杨盛,是从他的书法开始的。他今年刚被评定为国家二级书法美术师,但很多人并不知道,以前他的一手烂字是出了名的。
1994年6月从武警青海某部退伍后,杨盛分配到永安电力公司,在公司保卫部做内勤。在电脑还不普及的年代,保卫部内勤自然与写字分不开。1995年夏天,做完一件案子笔录,主管审看时发了好一通的牢骚,“你写的啥烂字哦,连小学生都不如。”后来,他进入三台公安电力值勤室,同样因为做笔录的字太烂,被检察院的同志揶揄一番。
这连番的刺激,让杨盛的脸上很挂不住。小时候,他热衷书法,还有克扣伙食费买《柳公权字帖》的经历。儿时的记忆,让他再生不服输的劲头,“我就不相信,写不出一手好字来。”
几天后,杨盛买回书法家李凤鸣的字帖临摹,还虚心向单位同事书法家胥维龙、书画家刘晓林请教。下乡检查时,他还特别留意乡场门店的匾额和对联,熟记笔法、结构。当年,恰好南充一位书法家到三台办班,他报名接受了一个月的系统培训。
1998年“五一”,三台县举办书法展览,杨盛一幅书法作品顺利入展,还获得二等奖。此后,在三台县举办的每次书法展览中,都有他的作品。2010年3月,为了检验自己的书法水平,他偷偷参加岳阳楼杯全国书法比赛,竟摘取三等奖的荣誉。
2011年4月,杨盛将自己创作的6件书法作品寄至中国书画家职称及润格委员会,被评定为国家二级书法美术师。
从一手烂字到国家二级书法美术师,杨盛用一枝毛笔,给自己的人生写出了重重的一笔。
故事·文学 每一个字都是人生真情
能走上文学的道路,是杨盛人生中的一次偶然。
还是在1995年的夏天,三台永安电力公司举行夏季消防演练。公司保卫部安排内勤杨盛写份简报,“把这个事情报道一下”。当时,他用不到20个字完成任务,投给公司的内部刊物《雏鹰》。刊物编辑杜江收到稿件后,当即找到杨盛,给他上了一堂新闻写作课,从新闻的“五个W”到消息的导语写作与结构安排,“我突然觉得新东西是这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