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文艺名家外国名家[专题]卡夫卡

《卡夫卡传》第六章 宗教观的发展

收录:2012-3-29  作者:马克斯·勃罗德  来源:《卡夫卡传》  点击:4028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又是那古老的约伯问题。

卡夫卡的基本特征:同情那艰难地从事着正确事业的人类。同情,半微笑、半垂泪的同情。不是“危机神学”的“绝罚”,这种神学对人们错过了什么知道得很清楚。

卡夫卡对自己的要求那是再严格不过了。他几乎从来不认为自己符合这些要求。相反,他不是那种普遍意义上的“文化批评家”。因为许多发生在周围的事情,许多他见过的相当普通的人,在他心目中与他水乳交融,息息相关,其效率和力量值得赞赏,为上帝所宽恕。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因为没有任何人像他这样火烧火燎般强烈地意识到“与上帝间的距离”。但卡夫卡出于谦卑,在对这段距离的认识上看到的不是美德,而是无把握,亦即虚弱。由于清楚地、不经任何礼仪或神秘的纱幕来看与上帝间的距离(即与真正的生活变化之完美性间的距离)对他来说是一切生活的先决条件,他对寻常人用p基克加德所说的“低贱的人”)的赞美和欣赏经常含有一种非常柔和的、无意的、戏谑的、但却感人的讥讽在内。出于他极深厚的善意,他假设性地给日常生活的胜利者们加上一个优点:他们像我一样知道深渊的存在,但他们仍然愉快地平衡着身体朝它上面走去。——他们真的知道吗?前半句中那开玩笑般的假设赋予他自己生活的悲剧以一种轻松的气氛,这是他完全独特的幽默的根子之一>

《卡夫卡传》第六章 宗教观的发展 共有13页,您还有7页没有浏览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页次:6/13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文艺名家
热点人物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