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亚尼节前夜》
几百年来,莎士比亚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一直是人们争相传诵的佳作。人们赞颂罗密欧与朱丽叶不顾家族之仇,真诚相爱的勇敢精神,也感叹他们的悲惨命运。济慈非常崇拜莎士比亚,在读了这部名著后,更是感叹不已。但他不相信人非得被社会逼死不可,他认为人无力改变可憎的现实社会,但可以逃离这个世道,去寻找理想的天地。他的这种思想在他的抒情长诗《圣亚尼节前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这首诗写于一八一九年初。全诗共分四十二节,三百七十八行。诗人借圣亚尼节的传说,写了一则类似《罗密欧与朱丽叶》,但结局却完全不同的浪漫故事。根据传说,在圣亚尼节的前夜,少女在祷告后可以梦见自己未来的丈夫。
转眼,圣亚尼节又到了。
大地上寒风飕飕,今年的圣亚尼节的前夜特别冷峭。羽毛丰厚的夜枭在树上冷得瑟瑟发抖,野兔抖抖颤颤地在冰冻的草地上踽踽而行。教堂里,缕缕青烟从古炉里袅袅上升,蒙住了圣母玛丽亚的画像……。
一个年迈的僧侣跪在那儿诵经,他那拿念珠的手冻得麻木发僵,呵出的气也立即凝成白雾。祷告完后,他默默地站起,缓缓地走在教堂座间的夹道上。他故意避开教堂的大厅,因为他清楚,此刻,大厅里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圣亚尼节盛会。
他又折回去,重新对着圣母祈祷了一会儿。他老了,欢乐已不再属于他,他只有忏悔的份。一阵委婉的金喇叭声传来,老僧不由地凄然泪下。
委婉的前奏曲结束后,传来了银铃般刺耳的号角声,圣亚尼节盛会正式开始了。大厅里灯光通明,人声鼎沸。大家都穿着节日的盛装,欢聚在一堂。其间,有个衣着素雅,颇有风姿的少女引起了众人的注意。她一脸沉思,默不作声,虔诚的眼睛直盯在地上。人们熙熙攘攘地从她眼前走过,可她既不同人打招呼,也不退让一下,甚至连头都不抬一抬。不少钟情的小伙子踮着脚凑上来,可都无趣地退了下去,因为她根本就没有一点儿反应。
她,就是我们的女主人公,男爵的女儿梅德琳小姐。她正值豆寇年华,满心都是幸福、天真的幻想。一天,她偶尔遇到了另一家贵族之子波菲罗,一见钟情。虽然只是那么短暂的一瞥,但给少女留下了无限的遐想和憧憬。她知道她家与波菲罗家素有冤仇,是水火不相容的两个家族,但她总丢不开那美好的遐想。她听她的老保姆说过,只要规规矩矩地遵守仪式,虔诚地祈祷,姑娘在圣亚尼节的前夜就可看见自己的未来的丈夫的模样。这一夜,她们必须不吃晚餐就上床睡觉,将百合似的洁白玉体仰卧床上,这样,到了午夜,她们的床前就会摆满仙果,她们的情郎就会飘来和她们悄悄絮语。梅德琳对此深信不疑。今晚,她决心认认真真地照仪式行事,不抱任何杂念。她多想知道,她未来的丈夫是否长得和波菲罗一般模样。
跳舞开始了,人们争相上来邀她跳舞,可她冷若冰霜,一点热情也没有,只是漠然地跳着。她的心在急切地盼望着午夜的到来,期待着和情人相会的欢乐。
这时,从偏门口悄悄地走进一个人来,站在月亮的阴影中,静静地观望着。这就是梅德琳爱恋的波菲罗。那天邂逅相遇以后,他也深深地爱上了梅德琳。他知道今天梅德琳一定会参加盛会,所以不惧严寒,单人独马地赶来。他别无他求,只想悄悄地看她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