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白华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一文中说道:“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不错,那是一个分裂对峙的时代,士...
本报九江7月9日电(记者胡晓军 通讯员冯健、张胜强)日前,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美国麻省大学安姆斯特分校、香港大学等国内外50余名陶学研究专家和学者,汇聚江西九江学院展开思想碰撞,希望陶渊明学术研究在现代生态文明的理念建构和实践中发...
从四十一岁到六十三岁跨鹤西去的二十二个春秋,陶渊明寻得了耕种之乐、觅到了垂钓之闲、找着了灌园之趣,也与情趣相投的友人往来酬唱。但现实生活毕竟冷酷无情,经过战乱的田园风光并不如他所描绘的那样安宁,他归田耕耘,生活却连...
陶渊明 伟大的中国文豪留给湖南两篇名文,一篇是《桃花源记》,另一篇是《岳阳楼记》。桃花源植根于武陵的桃源,岳阳楼定位于巴陵的洞庭,游客前来问津、赏花、访古、探幽,在不知不觉中,灵魂得到洗涤,境界得到升华。...
高大挺拔、满头白发的袁行霈教授是初次来温。但中文系的大学生们对他的名字并不陌生,因为他们所学的《中国文学史》便是由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其中的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与元代卷还是由袁先生亲自编撰。72岁...
用“秋水堂”做书斋名号者,有明朝上海王国材与清代杭州高景潘二氏,从时间上说,离今天业已百余年。而当今另有“秋水堂”者,是设在哈佛的一处书房:此间盘桓萦绕皆是中国古代诗词,夫妻唱和大有人间仙侣况味,笑语情怀都系...
陶渊明的诗歌在今天的读者看来,应该说早已得到了公正评价。但陶诗在当时,也即在陶渊明生活的东晋时代及其后很长一段时期,却是不被重视的。对这个不公平的现象,文学史著作和不少研究论文都曾有所言及,但似乎都没能说出令人信服...
近日,九江市召开纪念陶渊明诞辰1640周年座谈会,来自全国的40多位专家学者作家参加。今年是我国著名的田园诗祖陶渊明诞辰1640周年,为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九江日报社与星子县委、县政府联合举行座谈会,著名学者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