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游是对感官的慰藉与酬劳——为了功利俗务或所谓理想,在持续的追求中,我们的触觉、嗅觉、视觉、味觉、听觉等诸多感官变得疲乏、单调,它们渴求一次放空与补偿,去往一个陌生的地方,结交陌生的人,品尝陌生的饭食。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春末夏初,我去往了...
在鲁敏这里,小说不是现实,而是现实的补偿和倒影。 2005年之前,鲁敏在邮局工作长达15年。邮局之于她是固定,是滞留,是大枝大叶的删除和不容分说的塑造,她由此变 得“世故而冷静”。不过,正是由于生活中过分的世故和冷静,她才会“非常不世故、非...
谈鲁敏的创作,任何评论都不可能离开“东坝系列”。在她的笔下,中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乡村中国在“东坝系列”中徐徐展开,而且带有浓重的乌托邦意味:东坝,日月缓慢,生死持重、人情相亲。这是与真实世界背道而驰的去处,也算是“对照记”,对照我们而今两...
1991年,鲁敏18岁。在南京新街口邮局,她的职业是营业员,卖邮票。她看上去那么普通,以至于你根本无法想象,那双天天跟邮票跟信封打交道的双手,还藏着制造锦绣文章的潜力。有一天,窗口有个人慢吞吞地跟鲁敏开口,要买一套《...
鲁敏 1991年,鲁敏18岁。在南京新街口邮局,她的职业是营业员,卖邮票。她看上去那么普通,以至于你根本无法想象,那双天天跟邮票跟信封打交道的双手,还藏着制造锦绣文章的潜力。 有一天,窗口有个人慢吞吞地跟鲁敏开口,要买一套《古人对弈图》邮票...
新作《六人晚餐》向“失败的大多数”致敬“不只是六个人,还有鲁敏、我、你们,许多的人都坐在这张餐桌边。这是中国式的晚餐。”近日,鲁迅文学奖得主、著名女作家鲁敏历时三年潜心创作的新作《六人晚餐》,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著...
6月29日,由北京出版集团公司、江苏省作家协会共同主办,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人民文学杂志社协办的鲁敏长篇小说新作《六人晚餐》研讨会在鲁迅文学院举行。来自中国作协、北京出版集团、江苏省作协的领导以及北京、江...
鲁敏说,她首先是个想把日子过得特别高兴和舒服的人。对家庭、饮食、运动等一切世人日常的喜欢,甚至要超过对写作的喜欢。但过日子只解决生理、物质层面的需求,那种舒服和...
三年前,我在网上挑的第一样东西,是套房子,地点很远,在迈皋桥,这宗交易让我省了一大笔中介费,但很多朋友都觉得我这举动很不靠谱,包括我自己,也非常不确定,我很虚弱地对大家解释,那位网友说的:小区“景致幽雅,紧邻地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