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新闻资讯文化动态

当代文学如何走近勾栏瓦舍——由施耐庵文学奖引发的思考

收录时间:2012-1-1  来源:《中华读书报》(2011年10月19日19版)  作者:舒晋瑜  点击:1111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资讯,敬请点击浏览施耐庵专辑

茅奖如此,施奖何为?中国文学究竟应从施耐庵文学奖的评选中获取怎样有益的启示?

“施耐庵的特点是从民间吸收了很多营养,和老百姓对应交揉得比较好,这是那个时代特殊的表达方式。如今,小说和勾栏瓦舍交流的时代过去了,现代派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不是小说而是话剧,话剧必须把现代艺术和群众勾连得比较紧,才能把观众吸引到剧场。小说如何在当代为读者接受,施耐庵的经验还没有人总结过。”陈建功说,为什么选这一部作品而非那一部,对中国文学有什么作用,评委讨论的过程其实是对当今文学思考的过程,是向全民普及文学的过程。真正的好作家不是奖出来的,但任何奖项的评选都会对后来的写作者有引导性、倡导性的作用。所以,在施奖评选的同时,应该加强理论的批评和引导,加强读者的沟通和引导,专家应把对于文学的思考变成评奖的原则,通过评奖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尾页  页次:6/6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焦点新闻专题
新闻资讯
热点人物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