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新闻资讯文化动态

兴化颁发首届“惠生·施耐庵文学奖”

收录时间:2011-10-28  来源:文学报  点击:834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资讯,敬请点击浏览施耐庵专辑

《我与父辈》(阎连科)

授奖词:阎连科的《我与父辈》是一部感人至深的自传体长篇散文。与其狂放、玄奥的小说叙事不同,这部散文呈现了回归自身、回归朴实、回归平淡、回归传统的风格。作家采取实录的、忏悔的回忆形式,既叙述了自己艰辛的成长经验,又描写了超越了个人经验的“父辈”的苦难与传奇。呼唤、倾诉、思念、自责、忏悔与感恩构成了整部散文细腻、真实而沉重的情感基调,彰显了汉语叙事的独特魅力。

忧伤是文学最重要的精神品质

施耐庵文学奖最使我非常感慨的是评委。使我感慨的不是他们的公正,不是他们的公开,而是他们对施耐庵文学奖的理解。因为,施耐庵作为长篇小说之父,创作的《水浒传》人物、叙事、故事都非常好,但这部小说中缺少一种忧伤。而忧伤,恰恰是文学最重要的精神品质。没有忧伤,文学会变成什么?为什么我们提到四大名著时,总是更多地说《红楼梦》,而不讲《三国演义》,不讲《水浒传》?因为《红楼梦》中有很多很多的忧伤存在。如果作家不为忧伤活着,他不会去写作。如果作家不是为了忧伤写作,也不会有伟大的文学承传。因此,在这次评奖中,我非常感谢评委们能够对施耐庵文学奖进行一种补充,把忧伤补充进来。这次获奖的四部作品,我想,无论是《天工开物·栩栩如真》、《天·藏》,还是贾平凹的《古炉》,它们中间都充满着对人、对生活、对世界,对我们的民族和历史的担忧和忧伤。如果没有这种忧伤,我们今天的文学,就没有任何意义。

《天工开物·栩栩如真》(董启章)

授奖词:《天工开物·栩栩如真》在多重线索中展开叙述,是一部将个人成长史、家族史与香港发展史交织在一起的复合性文本。尤其是把具有现代性标志的器物生成镶嵌在小说的整体叙述中,成为香港文化的独特象征,从而在词与物,人与物,城与物中呈现出丰富的意义世界,并通过语言、风物进行风格化的努力,给汉语长篇叙事的丰富与宽阔提供了新的经验。

这个奖非常重要,非常有意义

《天工开物·栩栩如真》能够成为首届施耐庵文学奖的得奖作品之一,跟内地另外三位知名的作家并列,是我个人极大的荣幸。香港作家在内地获得文学奖应该很少,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第一次。所以我觉得这是施耐庵文学奖独特的地方,因为它最后四部的获奖作品中,有一部是大陆以外的作品。我来自香港,香港文学与内地文学确实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比如说,我们的文学语言、文化背景,对于文学观念的看法,可能跟内地的文学都有很大差别。但香港文学、台湾文学、马华文学等,都是用华语写作的文学。兴化举办的这个奖项,能够关注并肯定其它大陆以外华语写作的作品,非常重要,非常有意义。

所以>

兴化颁发首届“惠生·施耐庵文学奖” 共有4页,您还有1页没有浏览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尾页  页次:3/4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焦点新闻专题
新闻资讯
热点人物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