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新闻资讯文化动态

李鸣生印象

收录时间:2005-12-22  来源:中国作家网胡殷红  点击:701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资讯,敬请点击浏览李鸣生专辑
联盟网站www.ilf.cn低价转让,现寻求合作伙伴。有意者,请联系群主夏津——QQ:504582083,手机:13801035796。

我认识的作家中,不少是四川人。但像李鸣生这么“地域色彩”强烈的人并不多。

李鸣生到北京时间不短了,时常得装装北京人:什么说话、吃饭啥的。但不行,言语间的“辣”味从咬字到语速,一听还是四川人。朋友聚餐,无论啥菜系,他都得要盘辣子,不说也知道他不是北京人。

李鸣生是军人,17岁就当兵进入西昌航天基地。兴许他入伍时带兵的人期望他还能再长点个头儿。而今,他还是个“小四川”。他虽与高大威猛无缘,但基于青少年时期的军队训练,在他身上不失威武,他永远双肩高耸、仰头挺胸,挺帅的一个年近“半个世纪”的人了。

我熟悉李鸣生的名字和作品是从他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开始,熟悉他这个人是他又获得了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至于在此前后他还获得过三次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中国图书奖,冯牧文学奖,全军文艺奖,《当代》文学奖之类的什么奖项我也数不清、记不全。但无论他得了什么奖,他那副“小钢炮”腔调依旧。有人说他挺谦虚,有人说他讲话“傲”。我却一直觉得这都是生养他的那片土地给予他的无形资产:骨子里的勤奋和勇敢。尽管我从未赞许过他,尽管我们大多数的采访都是通过电话,但我的确得为这个“小钢炮”叫好!

李鸣生因创作“航天文学”而成名成家。就我这种总是以为自己把什么都能看透的记者,一直疑惑着李鸣生是在“为个啥”在写“授命之作”。但李鸣生冲我放了一顿“小钢炮”。他说,不是谁要我写,而是我要写。原因有三个方面,一个是你总调侃我三岁时因为饿着肚子在路边等妈妈,一直到天上布满了星斗,从小就觉得星星像妈妈的奶头的那个情结。另一个是我当兵就在西昌发射场,10年最美好的的青春留在了发射场,因此我获得了一种生命的体验和情感的体验。特别是1984年4月8日西昌第一次发射中国的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我亲眼目睹了火箭腾飞时那最辉煌的一瞬间。从此,与西昌发射场的科技工作者有了一种血肉的关系。后来我又接触了大量的科学家,搞火箭研制的,搞航天测控的,这样就又与中国的航天人有了一种难以割舍的生命相联的关系,感到在他们身上有一精神,一种属于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让我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写他们,感到有一种责任,如果不写的话,就像歉了他们一笔账似的;第三从文学的角度说,过去的文学作品一向表现的都是人类创造陆地文明的历史,从本世纪50年代起,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后,人类进入了航天时代,人类开始了创造空间文明的历史,文学自然就应该有所表现。所以我就想,写“航天文学”,在题材上开创一个新的领域,给我们的文学辟出一块新的风景。

李鸣生慷慨激昂地抢白了我一顿。别说,我觉得他写“航天文学”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感动,“航天文学”与他血脉相联!

基于我们的熟悉,基于高龄记者的“强势”,我直率地提出:“航天文学”不仅仅是属于你李鸣生吧?!李鸣生更加真诚,但仍然语速飞快地表示:我希望有更多的作家加入这个领域的创作!从而构建起中国航天文学的大厦,而我的这几部作品,不过是这个大厦中的基石而已。

不管与李鸣生多熟,采访他时也必须谈到对他作品的评价,他的作品的确大气,这恐怕与他的文化追求有关。他喜欢追求一种大的文化、大的境界和一种大的气魄。他是军人,是军队的作家,表现军用营文化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如果仅仅表现军营文化显然不是李鸣生的追求,他要求自己必须超越军营文化。说到这儿,李鸣生算是赞同了我的说法,习惯地:对,对,对!之后说,就是写出的作品,既是属于军队的,又不仅仅是属于军队的。

李鸣生印象 共有3页,您还有2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3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新闻没意思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李鸣生印象》点评。
 ※ 新闻没意思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李鸣生印象》点赞!
图文资讯
闾丘露薇驳斥柴静新闻观点 宁财神加入讨论队伍
闾丘露薇驳斥…
诗人李辉挑战极限千里走单骑
诗人李辉挑战…
第三届青年批评家论坛在桂林举行
第三届青年批…
曝央视女主持嫁50多岁亿万富商 毕福剑牵红线
曝央视女主持…
读书报专访帕慕克
读书报专访帕…
德语文学中的女性主义
德语文学中的…
焦点新闻专题
新闻资讯
热点人物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