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新闻资讯文化动态

葛浩文谈中国当代文学在西方

收录时间:2009-4-5  来源:东方早报  点击:917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资讯,敬请点击浏览葛浩文专辑
联盟网站www.ilf.cn低价转让,现寻求合作伙伴。有意者,请联系群主夏津——QQ:504582083,手机:13801035796。

葛浩文(howardgoldblatt)虽然是西方最杰出的中英文学翻译家,但他长年居住在美国圣母大学所在的印第安纳州,很少来中国。据他自己介绍,有时候一年来一两次,有时候三四年都不来。这次到苏州,是为了出席企鹅中国举办的第二届中英文学翻译研讨班。

在企鹅中国总经理周海伦女士的协助下,《上海书评》顺利地约到了葛浩文。横跨太平洋的长途飞行和排得密密麻麻的日程使葛浩文感到疲惫,然而一谈起文学翻译,他却克服了刚吃过午餐的困倦,变得神采飞扬。

华慧

在美国,愿意出版中国小说的出版社多吗?

葛浩文:这要看是商业出版社还是大学出版社,大学出版社还有一些,比方说哥伦比亚大学,他们有台湾系列,还有大陆系列,他们一直都在出。大学出版社有个缺点,就是不管怎么好,其作品的销路总是会受到影响,因为没什么钱做广告等等,各方面都受到一点影响。

但是有些好作品,商业出版社不愿意要的话,给大学出版社,毕竟也算是出版了。另外,商业出版社出的书,如果两个星期卖不出去,就会把书收回来了,不卖了。大学出版社不会那样子的,它会持续地销售,为什么呢?因为那些念大学、中学的学生需要,所以他们一直放在那,一年就卖个两三百本、三五百本,也就可以了。商业出版社绝对不会长久地卖销量很小的作品。

目前美国出版的中国文学作品主要是小说,每年大概出版三五本的样子。可是呢,现在卖得如何我不大知道的,但是一定不会很畅销,绝对不会的。

像莫言的《生死疲劳》卖得好吗?

葛浩文:要是能够卖一千、两千本算是好的。

《纽约时报》出那么大的书评做宣传都没有用?

葛浩文:没有用的。那个出版社的老板一两个月前过世了,唉,太可惜了。他说,howard,《纽约时报》的书评我看了很高兴,但是没有发生什么作用,卖得也不多。也许因为那本书是精装的,卖三十块美元一本,这是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就是书本身太厚,美国读者喜欢短的,越短越好。如果像那个《青衣》,一百多页,只要不太贵的话,会有人买,因为是短篇。你看,标准就是这样的,我那些同胞多蠢哪,哈哈。

看来中国小说在美国很难流行起来。

葛浩文:不过情况一日好过一日,今年出的比去年的多,明年出的一定会比今年多,就这样子。因为中国本身也越来越重要。至于现在的情况,呃,我不是太乐观,但也不能算十分悲观。今后只要中国作家写出新一批好的作品,按我的理解,应该会有更多的读者。

更重要的就是这个课程,就是苏州这个文学翻译培训班。因为现在的翻译比较少嘛,要培养年轻的翻译。现在专门翻译中文作品的,在美国和英国也许只有julia(指英国翻译家julialovell,中文名蓝诗玲)跟我两个人。别人也翻,但数量不多,就是偶尔一本。

你要是在大学工作,出翻译作品对你评职称什么的没有用,绝对没有用。可是这次来的这些年轻人,他们不打算在大学教书,只想做个翻译。当然翻译报酬低,钱来得少,他们另外必须找别的工作,但是没有评职称的顾虑了。

葛浩文谈中国当代文学在西方 共有4页,您还有3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4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新闻没意思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葛浩文谈中国当代文学在西方》点评。
 ※ 新闻没意思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葛浩文谈中国当代文学在西方》点赞!
图文资讯
毕飞宇为新词汇抓狂:信息爆炸让写作越加力不从心
毕飞宇为新词…
曼特尔再夺布克奖
曼特尔再夺布…
《朱镕基答记者问》英文版发行 中文版售130万册
《朱镕基答记…
话剧《我们的荆轲》在俄罗斯上演 编剧为莫言
话剧《我们的…
巴金:这是一个人,一个时代
巴金:这是一…
王蒙忆民国故事:日伪当局首条口号为剿灭共匪
王蒙忆民国故…
焦点新闻专题
新闻资讯
热点人物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