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新闻资讯文化动态

台湾名记者张平宜出书 回顾凉山麻风村义工岁月

收录时间:2014-2-28  来源:长江商报  点击:437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资讯,敬请点击浏览张平专辑
联盟网站www.ilf.cn低价转让,现寻求合作伙伴。有意者,请联系群主夏津——QQ:504582083,手机:13801035796。

“她叫张平宜,原台湾《中国时报》资深记者。十多年前辞去高薪,告别家人,这位喜欢艺术的优雅女性,来到四川僻壤山坳,献身麻风村教育!朋友们不能理解:这个疯子为何要吃这样的苦。她说,我是一个母亲,看到麻风村的孩子,无法调头离去。” 本报记者卢欢

一年多前,这条微博被转发达数万条。其时,张平宜刚被选为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今年1月,她讲述十年凉山所见所闻及心路历程的纪实随笔集《触:台湾娘子上凉山》由上海九久读书人、上海文艺出版社联合策划出版。这本书曾被列入本报锐读周刊“行动者之书”年度盘点之中。可以说,它是张平宜十年持之以恒的行动的产物。

“走进麻风村是一种挑战,不仅要付诸行动,更多的是一种承诺,如果当初意志力不够坚定,很容易就会向现实妥协,也就谈不上今天所取得的成绩。”张平宜在前日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她这些年所做的事情就是,完成一个历史的任务,为麻风病史收尾,让麻风病老人有尊严地死去,让麻风村的孩子能更有尊严地生活,更正常地融入社会。

》》记者手记

张平宜是用行动在书写

十多年前,张平宜带着记者的好奇与身为母亲的心情,跟国际救援组织勇闯凉山彝族自治区越西县大营盘高桥村,自此人生发生天旋地转的改变。

十年间,她在文化落差、环境迥异的夹缝中关注社会底层的麻风病人子女,助建第一所公办民助的乡村小学,又在青岛创办职训基地,带领一群被麻风烙印的小孩走上回归社会的希望道路……如今,小学、中学都办成了并在运转之中,几届毕业生已经开始走上各自的人生轨道,封闭的麻风村也因为有了外来的关注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张平宜也逐渐广为人知。2011年,她获民政部“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行为楷模称号;2012年,获评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以及《读者文摘》亚洲英雄奖称号;去年,她又被《小康》杂志授予2013年度致敬人物称号。

曾出版《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等纪实文学的学者梁鸿在看到这本书后点评道,自己的“出梁庄”,与张平宜的“上凉山”,不仅书名奇妙呼应,而且两本书在内容和对社会的深切关注上,都让读者看到“看不见的真实”,看见“看不见的中国”。她还说,《触》超过了其他任何文本,因为张平宜是用行动在书写。书中的人物,不管是工地小工瓦坡夫妇,还是罗奶奶,都是生活在她身边的活生生的人。

在书中,张平宜用轻松的笔调记录了她在麻风村那一段段不为人知的过往,尤其施以重墨的,是她“像疯子一样在前方作战”,一次次向地方政府要水、要电、要地、要老师,每一次都让她觉得筋疲力尽;与孩子们一同与社会歧视抗争时,留下了多少欢笑与泪水,但为了孩子,再苦、再累、再难,都值得。

在讲述凉山十年来的改变之时,张平宜也在记录着自身的变化。对她来说,投身公益也意味着自我改造,触摸到真正的自己。“有人问我,如果时间倒流,你会选择这样的人生吗?我希望自己有先知般聪明,因为这是一份独特的工作,无法跟别人竞争,也无从比较,我因为这份工作倾听自己进而发现自己,我不是白日做梦而是出自内心的觉醒,它让我心甘情愿放弃计划好的人生,但也只有我放弃后,才知道在某处等待我的是更有意义的人生。”她在书中的《十年手记》中如是写道。

台湾名记者张平宜出书 回顾凉山麻风村义工岁月 共有2页,您还有1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尾页  页次:1/2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新闻没意思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台湾名记者张平宜出书 回顾凉山麻风村义工岁月》点评。
 ※ 新闻没意思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台湾名记者张平宜出书 回顾凉山麻风村义工岁月》点赞!
图文资讯
作家黄蓓佳担心新作“重口味” 请小读者提意见
作家黄蓓佳担…
网友爆料《林语堂英译精品》封面人系他人 林语堂缘何“换脸”?
网友爆料《林…
周立波和美女记者过招:奥巴马为啥那么能跑?
周立波和美女…
“我是歌手”哭泣姐陶醉哥遭非议 日薪最低50最高800
“我是歌手”…
周杰伦郎朗捐款救灾关注重建 明星爱心榜曝光
周杰伦郎朗捐…
话剧《阮玲玉》19年后复排 徐帆:忆当年不堪回首
话剧《阮玲玉…
焦点新闻专题
新闻资讯
热点人物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