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一个又一个文化大腕走完他们的传奇人生,也斯、邓正来、雷抒雁、张晖、辛丰年、赵无极、莱辛、侯仁之……他们中有的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声名远播著作等身;有的甘坐冷板凳,于无声无光处发光;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人品和学问俱佳,让人欣然向往。
也斯:香港“文化遗老”
1月6日,香港著名作家也斯(1948年出生)因肺癌在香港去世,享年65岁。也斯,本名梁秉钧,广东新会人,曾任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主任,在诗歌、散文、小说、文学评论、文化研究等方面均有不少著作,被称为香港“文化遗老”,曾获香港文学双年奖。2010年向媒体证实患上肺癌。2012年香港书展特邀也斯先生为年度作家,表彰他过去近半个世纪以来在文坛的卓越成就和贡献。
也斯不抽烟,却患上了肺癌,他为此一直喊冤,曾在媒体访问中说“何必偏偏拣着我”。雾霾包围之下,谁又敢说自己一定是幸运儿?可惜了这位香港文学的亲历者。也斯先生逝世了,香港就此失去一个懂得倾听城市心跳的人。
邓正来:“中国第一个学术个体户”
1月24日6时50分,著名法学家、政治学家、翻译家,曾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邓正来(1956年出生)因患胃癌医治无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不幸离世,享年57岁。
一身长衫,一杆烟斗,见过邓正来的人都会感受到他独有的风骨和气场。邓正来创造了许多的“第一”……他的很多话成了经典,比如“大学不是旅店,那么多人聚在一个地方,就是用青春思考遍及人类的问题。”“生命不在活多长,在它的精神维度。”
雷抒雁:诗人情人节长眠
2月14日,当代诗人、作家雷抒雁(1942年出生)逝世,享年71岁。雷抒雁1967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曾任《诗刊》副主编、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著有长诗《小草在歌唱》等。
《小草在歌唱》是雷抒雁为悼念“文革”中惨死的烈士张志新而写的长诗。“我敢说:如果正义得不到伸张,红日,就不会再升起在东方!我敢说,如果罪行得不到清算,地球,也会失去分量!”一路走好,诗人!
张晖:请收下深圳的致敬
3月15日16时26分,杰出青年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晖(1977年11月14日生)因患急性白血病,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逝世,年仅36岁。张晖在中国诗学、词学、清代文学和古典文学理论方面都有深入研究和系列撰述,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公认的优秀青年学者。
刚刚结束的第十四届深圳读书月上,今年已故的青年学者张晖被评选为“年度致敬作者”,他的《无声无光集》入选“年度十大好书”“50进30”书目。这是深圳人对张晖的致敬。
辛丰年:知名古典音乐乐评家
3月26日中午,知名古典音乐乐评家辛丰年(原名严格,1923年生)因突发疾病在江苏南通医院去世,享年91岁。辛丰年1945年开始在军中从事文化工作,1976年退休。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为《读书》、《音乐爱好者》、《万象》等杂志撰写音乐随笔,驰誉书林乐界,著有《乐迷闲话》、《如是我闻》、《处处有音乐》等十余种作品。去世前一天,他的小儿子放了《蔷薇处处开》给他听,他说,“想不到我临死之前还能够听到这么美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