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全集第三卷第221页所配“汉沈府君墓阙”图片三张(书中编号:图76-1、76-2、76-6、76-7),与文中图注不符,顺序有误。
10、全集第三卷第229页所配“坟墓之二”图片一张(书中编号:图87-3),在文中图注位置有误,或此处原有两张配图,另一张图片未印出。
应当说,从全集第三卷第137页至第251页为止,在这114个页面中所刊载的图说(四川部分),出现了上述这样一些明显的编辑疏漏与排版失误,无疑是相当遗憾的。对于专业研究者而言,上述这些疏漏与失误,将使这一著述的学术参考价值大打折扣。而对于普通读者而言,上述这些疏漏与失误,则可能使他们云里雾里,难以抉择。如果按图索骥这些古迹,如果慕名探访这些古物,可能都将出现要么空手而归,要么张冠李戴的难堪罢。当然,如果对巴蜀境内的古建及摩崖造像等不是特别熟悉的读者,也很难判定上述10项疏误的存在。
此外,在图说中图片的编码顺序与排版方面,考虑似也欠周密。在这114个页面的图片配置中,要么按从左至右顺序编排图片;要么按从右至左顺序编排图片;要么按从上至下顺序编排图片;要么则完全无规律的为图片排序;甚至于还出现了第1至第11号图片编排在前三个页面中,但唯独将第9号图片挪出,与第12、第13号图片排在第四个页面里。这样的图片配置状况下,读者将很难得到图文对照的便利,对图说这一著述本身也很难有更直观、更明晰的解读。事实上,笔者就曾在图说的研读中,因不能及时找到对应的图片而懊恼不已;而在翻过此页之后,突然又于次页发现相对应的图片,让人哭笑不得。
在《梁思成全集》中的这样一个小瑕疵,实际上也只是在出版12年后,才逐渐浮现出来。我相信,这12年中,参与这部全集编辑、校订、出版的各方面人士,也一定曾经听到过、接触到过这样那样的读者意见与建议;他们也一定思考过出“修订本”或“增订本”的种种方案。那么,在类似《梁思成全集》这样的,涉及全国各地相关文献、文物、古迹、名胜的多卷本全集、丛书类出版物,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有没有更好的机制,来规避与改进上述这些疏误呢?如笔者这样的“好事者”,是否能让这些年热衷于出大部头全集、出大品牌文集的出版界人士,稍微冷静一下,稍微思考一下,自己是否真的已经具备求“全”的能力?同时,又是否在求“全”的大前提下,把做“精”放在了次席,把“原则上不修改原文”当做了可以降低编校质量的借口?我想,这一系列疑问,恐怕都是值得我们深思慎行的大问题罢。肖伊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