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隋唐文明的精髓与核心的集大成之作,百卷本《隋唐文明》近日竣工。这套由著名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主编、一批大师历时十年精心编纂的恢弘巨著,收录古籍原著626种,共6千万字。在9月10日人民大会堂举办的首发式上,文先生述怀铭志:“我今年不到50公岁,自认为不老。”“要编这套‘四部文明’———《商周文明》、《秦汉文明》、《魏晋南北朝文明》和《隋唐文明》,并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要为中华文明聚原典,为千秋万代存信史。前三个文明加起来100卷,和现在出版的100卷《隋唐文明》共200卷。大约明年这个时候完工。如果摞起来有十几米高。”
文先生的博学才情与诗人气质及96岁高龄的博闻强记、话语铿锵,令台下的听众痴迷倾倒。一气呵成的演讲,既有古诗吟唱、又有电视剧台词念白,听众大为喝彩。仿佛变成了一场超级耄耋秀。然而当记者去家中采访文先生时,台下的文先生风采依旧,年轻依旧。激情洋溢地向记者介绍了他晚年做的三件事———编最大的书、写最小的书,搞“茶文化”和“美女文化”活动。
编最大的书200卷本“四部文明”
记者:隋唐文明是我国古代文明史上最辉煌的一页,选择苏州古吴轩出版社做《隋唐文明》的出生地,有什么特别意义?
文怀沙:我爱苏州,爱苏州文化。苏州埋藏着我青年时代爱情的梦。现在的社会太现实,商业气息太重,缺少做学问的底子,而古吴轩出版社古风犹存。我相信古吴轩出版社的文化品位和实力。
记者:古吴轩出版社一个古字,把弘扬传统文化背在了肩上,您古风犹存的长髯和满腹经纶,感觉是绝配。
文怀沙:现代商品社会,许多人都在强调自己的优越性。年轻人把年轻作为资本,老头也是一种资本,似乎岁数大了,学问也就跟着大了。把人进行商品式的定位和判断,往往导致失误。中国有“尊老敬贤”的传统。对此,我有看法,我认为敬贤是绝对的,不分男女老少;尊老是相对的,判断老人的水平,就是看老人谦虚的程度。
记者:《四库全书》是官方修书,您的“四部文明”开始时只是您的个人行为,没想过困难很大吗?
文怀沙:起初就是我个人的一个小小的活动。很寒酸。后来,我的弟子傅光还有几位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加入了这个队伍。乾隆皇帝发工资,请了200多人编《四库全书》,我们只有8个老弱病残,但我们发了弘愿,要做好这件事。后来被纳入国家重点图书规划,我感到十分荣幸。我还要感谢一个人,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一个朋友资助我们270多万元。还有国家图书馆的领导,无条件地向我们提供了孤本、善本使用,给我们很大支持。
记者:“四部文明”与以往的文献有什么不同?
文怀沙:秉承着满清王朝为维护统治需要而修纂的《四库全书》的纪晓岚,是清三百年“奴才文化”的代表人物,他们在修纂过程中,对中国古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清剿。我们是本着“择善存真”为准,兼寓“拨乱反正”之宗旨,在编纂上,以“罕见”与“实用”并举;在文献上,首次披露了国内外收藏的大量隋唐文献珍善本古籍,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写最小的书———《文子三十三字箴言》
采访之时,不时有电话打进,文先生几次麻利地从沙发上起身直奔电话。记者在他第二次“弹”起时忍不住脱口:“您站起来时动作应该放慢些。”文老笑道:“应该的我不愿意,愿意的未必应该。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