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学界流行一种观点:公安“性灵说”是在李贽“童心说”的直接启迪下提出的,理由是:公安三袁曾与李贽交往密切;《童心说》一文被收入《焚书》,该书初版于万历十八年,...
王记录 内容提要:《明儒学案》不为李贽立学案,不是出于门户之见,而是由黄宗羲的学术史观所决定的。黄宗羲主张打破学术门户,在明末清初阳明心学成为众矢之的的学术背景下,亟辩儒释界限,力主心学非禅学,反对人们将王门...
尉侯凯 内容提要:《藏书》六十八卷,明李贽著。李贽,号卓吾,福建泉州人。《藏书》的成书主要取材于历代正史,也兼采了一些实录、野史、笔记、传奇等,录选并评述自春秋至元亡的约八百位历史人物。李贽按照自己的观点把这...
《李贽全集注》,张建业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6月版。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九五”重点项目,《李贽全集注》是目前收录李贽著作最完备的注本。《李贽全集注》不但收录了人们常见的《焚书》、《藏书...
李贽是我国明代重要思想家,他提出的“童心说”、“琴者心也”等音乐思想,在我国音乐美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当代的音乐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其思想来源、音乐美学思想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张建业主编的《李贽全集注》一书,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较为全面地收录了我国明代思想家李贽的著作,不仅包括人们较为熟悉的《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等,而且包括《九正易因》、《孙子参同》、《...
一 李贽喜好佛教,当时与后世的儒派学者多目之为“狂禅”、“异端”。李贽对此坦然自若,非但不予反驳,反而毫不隐晦,自称为释伽子弟,乃至削发为僧,身居佛院,教化佛家子弟。李贽与佛教的密切关系除了时代的原因外,还有其自...
经传体历史及史论著作。六十八卷,明代李贽所作。李贽(1527—1602年),号卓吾,又号宏浦、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父亲李白斋,也许是教书先生。李贽自幼丧母,自幼倔强难化,儒释道均不信,自称“见道人...
历史人物传记及史论著作。明李贽撰。李贽,生平见《藏书》条。李贽死后,遗书盛行,真伪掺杂。焦弱侯收集他的遗篇,由南京王维俨印行,得《续藏书》。初刻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续藏书》六十七卷没有《世纪》,只有...
李贽《复邓石阳》2600余字,实际上是《焚书》中最长的一封书信。 它因李贽为邓豁渠作辩护、与邓石阳商榷意见而作。邓鹤,号太湖,僧名豁渠,以僧名行,又称邓和尚,四川内江人,是赵大洲的弟子,也是王学左派泰州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