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十五国风,既以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刚健清新的审美情操和真率活泼的民歌风味,构成为一大流派,又因各地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文化生态环境和风土人情民俗的...
西方的情人节复活了中国人的浪漫细胞,过情人节,送玫瑰花,已经成为恋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时下炒作“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其实,尽管有牛郎织女之间凄婉动人的...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过程,很清楚地说明了一个事实,即历代的新音乐都来自民间,诗歌的起源是和音乐分不开的,它的发展也往往是和音乐分不开的。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称为...
《诗经》和《楚辞》,毫无疑问,不仅是中国诗歌史,也是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化史上两座无可企及的高峰,它们的产生、流传和影响,可以说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摘 要: 《诗经》和《楚辞》分别作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在修辞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语言角度分析,《诗经》以四言为主、篇幅短小、用词凝练,运用词头词尾...
【内容摘要】《氓》是《诗经·卫风》中的名篇,但是千百年来,人们对其中“靡有朝矣”的理解可谓纷繁。文章综合运用古代汉语语法、文字、音韵、训诂与古文献资料,比较互证...
内容提要 :《诗经》中的国风是产生于周代各诸侯国地域的文学作品。不论从其生产的地域范围,还是诗歌本身所表现的思想内容,都代表着所产生地区独特的地域风格。其不仅具...
作者简介: 郭汉闵(1963—),男,湖北当阳人,当阳市政府研究室研究员,主要从事地方文化研究。 李云贵(1962—),男,湖北枝江人,宜昌市城建档案馆研究馆员...
一、重建文化语境———文化诗学之入手处 任何一种言说或者文本的形成,都必然是各种关系的产物。言说者、倾听者、传播方式,构成了这种关系最基本的维度。而言说者面对的...
一 祖国的文学遗产使我们感到自豪,不仅因为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因为它丰富灿烂,有优秀的传统,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标志着中国文学史的光辉的起点和现实主义...
【内容提要】雅丽是唐代诗学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然而却被人们所忽视。唐代诗学就雅丽问题产生过三种主要的诗学思潮,一是崇雅斫丽,二是离雅崇丽,三是以雅参丽,从历时...
【内容提要】唐诗在主导的人文精神、批判现实精神和抒情言志的艺术等方面从《毛诗》及其经学阐释复杂、庞大的体系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从而铸造了品格昂扬健康、充满人文情...
【内容提要】 日本所藏《诗经》唐抄本和日人所书写之《诗经》古抄本,日本藏《毛詩正义》单疏本、南宋十行本,及其江户时代和刻活字本等,多存《诗经》古本风貌。其对于《...
《诗经》之国风是西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地方土风民谣,“卫风”的原生形态即卫国的地方民歌风谣,而《诗经·卫风》是从卫国民歌中经过整理、提炼加工后被编辑在《诗经》中...
摘 要:《诗经·周颂》所载大武乐章歌诗六首,它们反映的是周朝初年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在叙事上具有纪实性和连续性,从时间和地域两个方面都可以找到历史根据。六首都有...
《诗经》305篇,由二南和风雅颂四部分构成,因《诗经》原曾为五经之首,所以《诗经》研究历来就是显学,涉及层面和细致程度更是超乎寻常。但是,《诗经》各部分篇目划分...
一、关于文字隶定和词句释读 《孔子诗论》之整理出自权威学者之手,又经集思广益而成,其成就卓著,功德莫大焉。然该组竹简不如前此出土的《老子》、《易经》、《缁衣》那...
一、王国维和二重证据法 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大学讲演《最近二三十年中国新发现之学问》时说: 古来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见。有孔子壁中书出,而后有汉以来古文学家...
自唐代孔颖达主编《毛诗正义》,首倡“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之后,关于《诗经》中只有“风”、“雅”、“颂”三体诗,而没有“赋”、“比...
秦燔之余,《詩》以易于誦習之故得以傳世,漢時說《詩》家,其著者有魯、韓、齊、毛四家。“鲁人申公受诗于浮邱伯,作训诂,是为鲁诗;辕固生亦传诗,是为齐诗;燕人韩婴亦...
《秦风·黄鸟》是《诗经》中很有影响的篇章,历代注家颇多。人们有关作品主旨聚讼纷纭的争论,使得考辨主旨成为鉴赏诗作的第一要务。 一、反对人殉、哀悼“三良”说 古人...
上海博物馆所获藏楚简中的一部分已以《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的名义出版。其嘉惠士林,贡献学术之重要意义,为学界所公认。尤其是本书的第一部分《孔子诗论》(以...
上海博物馆藏竹简《孔子诗论》(第3简)的简文如下:……也,多言難而悁(怨)退(懟)者也,衰矣!少(小)矣!邦风,亓(其)内(纳)勿(物)也,(博)觀人谷(俗)安...
一、《宛丘》诗旨众说举要 《诗经·陈风·宛丘》的主旨,迄今主要有四类观点。 (一)讽刺时事类。这类观点按申说重点不同可分四种: 1.认为此诗讽刺陈国统治者游荡无...
战国楚简《孔子诗论》(简称《诗论》)面世后,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①但研究多集中在《诗论》与《毛诗》的关系上,并在此基础上先后形成了间接影响说、②直接传承说、③...
奉太宗之命主持编撰的《毛诗正义》(以下省称“《正义》”),是以《诗》学史上最为权威的注本《毛传》、《郑笺》为底本作疏,成为《诗经》汉学的集大成著作。但自宋以后,...
关于《诗·大雅》中《板》、《召旻》和《瞻卬》三诗的作者,前人多存异说。概言之,主要有四:一为毛《序》之二凡伯说,二为汉申培《鲁诗故》之《瞻卬》、《召旻》为尹伯奇...
【核心提示】《诗》经过早期儒家的诠释,完成了自身意义的一次转化与升华。在这一过程中,《诗》与《诗》学深深地打上了儒家的烙印。因此,我们特别将这一过程称作《诗》...
傅道彬的《诗可以观——礼乐文化与周代诗学精神》是近年来文学理论界的一个重要成果。它的出版,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先秦诗学体系开始基本形成。以文学的目光审视经学,分析“六经”文本与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刻联系,是本书的理论基点...
2010年7月31日至8月4日,由中国诗经学会主办、河北师范大学承办、湖北房县人民政府协办的中国诗经学会第九届年会塈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日本、韩国、马来西...
著 者:高亨注编译者:丛书名: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出版社:上海古籍ISBN:9787532553143I.2099版 次:02版01次开 本:大32开装 帧:平装页 数:556内容简介历代研究《诗经》的学者极多,著作如林...
作者:田国福编出版社:齐鲁书社出版时间:2008年2月开本:16开ISBN:978-7-5333-1848-2定价:36800.00元本书是一部关于《诗经》版本的专题性丛书,共收录历代各种版本的《诗经》学著作计一百四...
“兴”是《诗经》以“经”传世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影响后世深远、并被广泛引用的文学理论名词。毛公传诗,独标兴体,然而关于“兴”的含义却聚讼纷纭,人言言殊。过去的...
钱玄同(1887-1939),初名夏,后改名玄同。他在近现代学术上主要以小学名,是著名的现代语言文字学家。在古史辨学者中,钱玄同是核心人物之一。他与胡适一...
自汉代以来,《诗经》成为儒家文化的“经典”之一,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极为重要的文献。《诗经》由于形成的年代久远及其特殊的政治文化地位,历代《诗经》研究的思想和方法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儒家政治和伦理思想的指导及至束缚。自从...
进入20世纪以后,一向以稳定性和继承性强而著称的《诗经》传注和训诂,在现代学术意识的主导下,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并逐渐呈现出有别于传统的现代性特征。具体说来,20世纪《诗经》传注和训诂的现代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本文旨在考察和探讨朱熹诗经诠释学美学的体系结构和基本美学意蕴。在探讨之前,有几个问题在此作一必要的说明。一、关于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本文的旨趣基于两点考虑:第一、尽管中国传统的“经学”时代已经过去,但作为中...
在中国学术文化史上,朱熹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钱宾四先生在论及朱熹的学术思想与学术追求时曾将其概述为“内外合一,本末兼尽,精粗俱举,体用皆备”。这样的学术追求,使得朱熹在多种领域取得了划时代的学术成就,美学即是朱...
牵牛织女故事是中国流传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凄美动人的民间传说,尽管它的最早产生年代尚无法确考,但《诗经》中对织女、牵牛二星宿的描绘,启发了后人的想象并逐渐演化为这一传说,却是学术界之共识。一般认为,《小雅·大东》是...
一 与此前相比,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诗经》研究不但论著的数量大大增多,而且呈现出全新的特征,即从文化视角切入,对《诗经》进行全方位的文化观照。对于《诗经》研究的这种时代性的变化和新的特点,学者们有着明确的认...
《诗经》自产生之日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今传本《毛诗》也已流传两千年了。从早期的书于竹帛、口耳相授,到后代的版刻流传,其间所产生的文字歧义为数不少。又由于年代久远,诗句中的许多文字义早已远离现代语言。所以,细读之...
当今关于《诗经》的研究迫切需要站在更高、更广泛的视阈,引入最新研究方法,利用当代多学科知识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从更宏阔、更综合的视角把《诗经》研究提高到新水平。在当今诗经学界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诗经学研究陷入...
一、祭祀诗和宗教 祭祀诗又称郊庙歌,简称祭歌,是宗教祭祀活动中咏唱的赞颂神灵、祖先,祈福禳灾的诗歌。作为一种宗教文学,祭祀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域性,同时不同民族的祭祀诗又具有某些共同的本质特征。所以象情歌、史...
历史上由于封建“诗教”的影响,《诗经》研究走了很大的弯路,“诗三百篇,各有其旨,传注之学,多失其本意。而流俗狃习,至不知处尚多。”(《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一)在诗的主旨被严重歪曲的情况下,艺术性的研究就更谈不上了。...
随着古今对于《诗经》认识的变化,《诗经》学术史的建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战国时代直到清末的两千多年,《诗经》一直被奉为神圣的经典,关于它的学术史也被纳入经学史,成为经学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五四”以后,对于以《序》...
《诗广传》是王夫之研究《诗经》的一部重要著作。此书内容复杂,涉及学科又多,给阅读者带来很多困难。或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迄今为止尚未有论著对它加以研究和评介。这种情况无论对于《诗经》学还是对于王夫之研究来说都是个缺陷...
现代《诗经》学由相互关联的三个部分也就是三个层次构成:第一个层次是《诗经》学文献的整理和考订,主要是为《诗经》文学及相关学科研究提供可靠的文本和解决训诂、文字、音韵、名物、制度、历史、地理等有关的基础知识问题。...
唯物史观被引入《诗经》研究,是20世纪该学术领域最“伟大”的变化之一。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使《诗经》研究无论在研究方向、研究重点上,还是在思维模式、研究方法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并逐渐形成了不同于其前的任何研究模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