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文艺史料[专题]楚辞研究
文章数:98 浏览:3926 今日:3  发表文章 推荐文章 内容纠错 机构合作
百度分享
楚辞研究 文章列表(按日期排序)
楚辞研究专题。收录与楚辞研究有关的史料文章,汇集楚辞研究方面的学术研究成果。注重内容的资料性、全面性、实用性和权威性,方便研究者检索和使用。
阳春香草蔼,故木楚凤还——2012年“中国宋玉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屈原学会湖北文理学院宋玉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会议综述
阳春香草蔼,…
屈原与时代的连接点
屈原与时代的…
《楚辞》英译与中国文化“走出去”
《楚辞》英译…
 ※ 楚辞星宿考 (周秉高,2010-2-5,479)

屈原作品中共出现了18种星宿,即:摄提、天津、太一、司命、咸池、彗星、天矢、天狼、天弧、北斗、角宿、傅说、辰星、轩辕、太微、旬始、玄武、文昌。历代注家对这些星宿...

笔者在2003年第3期的《鞍山师范学院学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宋玉赋——〈高唐〉〈神女〉二三考》的论文,认为《高唐》、《神女》二赋当作于楚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

古代对宋玉的批评,肇始于两汉,西汉有司马迁、刘歆、扬雄对宋玉的批评,东汉有班固、王充、王逸对宋玉的批评,然而汉代的评论者并没有将宋玉作为一个独立的批评对象,也未...

 ※ 唐代文学思潮中宋玉批评的两极走势 (刘刚,2011-12-10,1779)

隋统一中国以后,面对南北文学融合中南朝文学的主流强势,如何抑制南朝文学、保护北朝文学从而维护北方民族所建立的政权,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隋文帝抓住了南朝文学“...

 ※ 释“离”、“离离”、“离骚” (牛龙菲,2000-8-23,633)

一、释“离”  “离”即繁体之“離”,从“佳”,从“离”。“佳”者,“鸟”之象也,是为“离”之声符。“离”原是鸟名,即今所谓“黄鹂”。  “离者,丽也”(《易·...

 ※ [图]《楚辞》英译与中国文化“走出去” (严晓江,2013-3-27,443)

许渊冲译《楚辞》 杨宪益、戴乃迭译《楚辞选》 卓振英译《楚辞》     《楚辞》直到19世纪末才有英译本,现已出版近20种,其中多数是由西方汉学家翻译的。《楚辞...


 ※ 略议宋玉及与赋与楚辞 (于试,2011-8-8,1088)

【内容摘要】楚国第二大诗人宋玉,一生辞赋贡献卓著。什么环境使成?他的身世是一个谜,文章重点进行了研究,掀开了大起大落的原因。 【关 键 词】宋玉;赋;辞 【作者...

 ※ 倒影回声话屈原 (陈虎,2013-6-21,935)

    又到端午节。看罢杨雨新著《魂兮归来——听杨雨讲屈原》,眼前浮现的是,一位清癯飘逸的风雨夜行人,在这传统的节日里永恒而坚定地走着。两千多年来,作为中华民族...

 ※ 西峡、楚史与屈原 (姚小鸥,2013-2-21,393)

    西峡县位于河南省南阳市的西部,县境东接河南省的内乡县,南连淅川县,西界陕西省的商南县,北邻河南省的卢氏县和嵩县。从先秦时期华夏文化圈整合与发展的角度来说...

 ※ 屈原的故里与藉家 (黄震云,2013-2-20,498)

    屈原的故里,千百年来普遍被认为是湖北秭归。但近年来,四川、湖南、湖北(其他县市)、河南等地都开始主张屈原是他们那里人。对此,学界不能置之不理,需要做出回...

 ※ [图]屈原与时代的连接点 (方铭,2013-2-18,669)

屈子行吟图     战国时期楚国人屈原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伟大诗人,也是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伟大诗人。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屈原为世界文化名人,2...

上个世纪是中国文学发展历程中最为激烈动荡的时期。因为在中国文学史上,从来没有一个“一百年”会如此频繁地经历文学思想的革故鼎新。在暴风骤雨般的思想争鸣中,各类文学...


 ※ 楚辞的句型结构及其诗体生成功能 (李炳海,2011-12-17,1980)

一 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奠基之作,它的基本句型是上三下二,并适当穿插虚词。所谓上三下二,指的是诗句的主体部分前面三个字,后面两个字,如开头四句:“帝高阳之苗裔...

 ※ 评郭杰的《屈原新论》 (黄震云,2010-6-9,1410)

郭杰教授的《屈原新论》(增订本),最近由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了。该书自1993年初版以后,赵敏俐、姚小鸥、杨树增、周建忠、张庆利等教授都曾撰有书...

 ※ 再论七言诗源于楚辞体 (郭建勋,2011-12-17,859)

赵敏俐教授《七言诗并非源于楚辞体之辨说——从〈相和歌·今有人〉与〈九歌·山鬼〉的比较说起》一文认为:从音乐上讲,《山鬼》是楚歌,《今有人》则属于相和歌;从节奏上...

 ※ 再论楚辞体与七言诗之关系 (郭建勋,2011-12-17,1983)

在2007年杭州国际楚辞学术讨论会上,赵敏俐教授宣读了他的论文《七言诗并非源于楚辞体之辨说——从〈相和歌·今有人〉与〈九歌·山鬼〉的比较说起》(此文后来发表在《...

 ※ 论词对楚辞的接受 (郭建勋,2008-8-21,1675)

【内容提要】 楚辞句式因“兮”字省略而形成的三、七言句,经由汉魏六朝长短句的乐府小令,成为早期词作的句式资源;楚辞中幽兰秋菊之类的草木意象、湘妃蛾眉之类的人物意...

 ※ 论魏晋南北朝对楚辞的接受 (郭建勋,2008-8-18,1571)

【内容提要】魏晋南北朝对《楚辞》的接受是全方位的,人们不仅重视它,甚至把它当成“超逸”风神的象征;屈原作为一种人格范型,已通过民俗的方式深入人心,与他有关的地望...


宋玉本来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星。据现有的资料可以看出,他是继屈原之后第一位有名有姓、爱国爱民、佳作甚多、影响古今的杰出诗人。杜甫在《咏怀古迹五首》中就曾...

文学的奇特处,《离骚》禀赋有二:一是作为一部地方文志,其情思也妖冶恣肆、其文辞也华丽奇幻、其物典也生疏冷异;二是《离骚》带有鲜明的个人纪传色彩,成古今中外第一部...

《楚辭·離騷》:“昔三后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 “三后”指誰?歷來注家衆説紛紜,但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認爲是上古三皇五帝或三代的三位賢君。如王逸《楚辭章句》...

 ※ 屈原《天问》概论 (郭世谦,2012-1-1,2027)

《天问》是屈原作品中篇幅仅次于《离骚》的另一部长诗。全诗九十五节,今存三百七十六句,一百七十余问。如果说《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抒情长诗的话,《天问》则是中...

 ※ 楚辞服饰考(三) (周秉高,2011-12-17,556)

“衽”之新解 楚辞中“衽”字之义,“百注难得其解”。概而言之,或为“正幅”,或为“旁幅”,或为“袖、袂”,等等,众说纷纭。 上世纪八十年代,江陵马山楚墓出土了一...

 ※ 楚辞服饰考(二) (周秉高,2011-12-17,628)

二、“裯”之辨析 《九辩》云:“被荷裯之晏晏兮,然潢洋而不可带。”(一)“裯”字本义辨析 在古今注家著述中,“裯”字一般有两个义项:一为“短衣”,《说文》曰:“...


 ※ 楚辞服饰考(一) (周秉高,2011-12-17,622)

一、“褋”之考辨 《湘夫人》曰:“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王逸注曰:“褋,襜襦也。” 清人段玉裁驳斥道:“《九歌》曰‘遗余褋兮醴浦’,《方言》曰:‘襌衣,...

 ※ 楚辞星宿考(上) (周秉高,2008-8-15,558)

屈原作品中共出现了18种星宿,即:摄提、天津、太一、司命、咸池、彗星、天矢、天狼、天弧、北斗、角宿、傅说、辰星、轩辕、太微、旬始、玄武、文昌。历代注家对这些星宿...

 ※ 楚辞星宿考(下) (周秉高,2008-8-15,659)

二、“轩辕”考 “轩辕”是人名,也是星名。然而,对于《远游》“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一句中之“轩辕”,从王逸开始,历代注家均只注为“黄帝名”。如果“...

屈原的《天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价值,在中国文化史上更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是因为它用诗歌的形式记载了诸多原始文化或原始文化观念。关于这一点,学界已有共识,而...

 ※ 出土文物与屈原创作的认定 (廖群,2011-12-17,2045)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屈原主要是以他辉煌的楚辞作品名垂千古的。然而,学术界对于刘向所辑的屈原的25篇作品并不完全相信,甚至连屈原的代表作《离骚》都...

在古代文论文献中,有一部分材料向来不大为人关注,这就是各类诗文注本中的串讲。这种串讲往往是为初学者而作,多是对原文的复述与解释,极少有理论色彩。但是,作为口头教...


 ※ 《楚辞·远游》作者考论 (金荣权,2008-8-15,1338)

【内容提要】《远游》并不是屈原的作品,应为汉代人所作,当写作于西汉初年,不会早于汉高祖二年,也不会晚于汉景帝时代。《远游》所游路线与屈原其他作品中的神游路线大不...

 ※ 女媭是屈原的女儿还是侍女? (谢志东,2012-8-10,1395)

对于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可能尽人皆知。可关于屈原有没有儿女,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湖南汨罗江畔的屈子祠中,有屈原和他的女儿女媭的塑像。屈子祠周围的“玉笥八景”,亦有三景与女媭有关,分别是望爷墩、绣花墩、剪刀池。望...

 ※ 日本学者赤塚忠的楚辞研究 (徐志啸,2012-7-5,1866)

赤塚忠,日本文学博士,生前曾先后任神户大学与东京大学教授,退休后任二松学舍大学教授,著名汉学家,专长中国古代哲学古汉语和古代文学的研究,成果卓著,有《赤塚忠著作集》问世(东京研文社昭和61年出版)。赤塚忠早年专注于中...

 ☆ 日本现代楚辞研究述评 (徐志啸,2012-7-5,1987)

日本现代的楚辞研究,从形式上看,大致为文学史著作中的有关楚辞章节,楚辞作品的注译本,屈原传记,以及相关的研究论文与专题著作。相对来说,文学史著作中在楚辞方面用力较多的学者,主要有:铃木虎雄、青木正儿、吉川幸次郎等人,...

 ※ 日本学者的楚辞持疑论 (徐志啸,2012-7-5,1862)

对于中国历史上有无屈原其人,流传下来的楚辞作品是否为屈原所作,在中国曾一度有过争议,持否定论的代表人物包括廖季平、胡适、何天行、卫聚贤、朱东润等,他们由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所载史料的缺失及屈原作品的真伪难辨,或推...

2012年3月24日至25日,由中国屈原学会和湖北文理学院共同主办的“2012年中国宋玉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屈原学会湖北文理学院宋玉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湖北襄阳湖北文理学院隆重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 两汉的屈原批评及《楚辞章句》的解释取向 (俞志慧,2012-6-15,2875)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关于屈原其人其作品,历代史家和文论家大多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有趣的是,在屈原身上,目前所公认的伟大的爱国诗人的定位,并非从来如此,也并非众口一词。即使是去古未远的两汉时期,由于论主个...

罗义群先生《〈招魂〉研究观点辨析》一文,引“苗巫文化”招魂之实例;并介绍了一些苗族招魂词。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罗先生的新见,有助于《招魂》研究的深入探讨。不过有些见解,缺少实据,颇有可疑之处,特提出以求教于罗先生及...

 ※ 关于《山鬼》研究中若干观点之商榷 (熊人宽,2012-1-1,1454)

(一)、《山鬼》梗概 诗是按照女主角出场赴约、等待情人、久候不至而失望痛苦三个层次来写的。幽静的山谷里“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一个美丽的女神。以喜悦的心情,为心...

 ※ 《招魂》研究商榷 (潘啸龙,2012-1-1,889)

在“惊采绝艳”的楚辞作品之中,有一篇足与《离骚》、《天问》鼎足而三的瑰丽幻奇之作,它就是曾被明人陆时雍赞为“文极刻画,然鬼斧神工,人莫窥其下手处”(引自蒋之翘《七十二家评楚辞》)的《招魂》)。《招魂》所显示的艺...

 ※ 屈赋研究三辨 (潘啸龙,2011-12-17,2149)

近来读到几篇重要的楚辞论文,对屈原的思想及其悲剧,《离骚》的“求女”以及《哀郢》涉及的有关历史地理,分别提出了各自的新见。由于其中有的是直接与我商榷的,有的虽非与我商榷,但研究的课题引发了我的思考,我因此愿在这里一...

也许,对未来学术走向进行预测,永远是一项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因为谁都无法全面判定影响学术走向的各种因素,无法准确预知将要发生的重要事件。而且,还有一种反对意见,认为此类预测根本没必要,不断研究下去就是了——历史上之重...


屈原生活的年代,在中国历史上属战国中后期,当时跨越大江南北的地方政权楚国,正处于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屈原的生命历程,大致有三个阶段:(1)读书求学;(2)从政为官;(3)放逐流浪。屈原的祖先是王室子孙,少年时代受到...

屈原及其创作的《楚辞》,是战国至秦汉时期中国文学史上瑰丽的文化遗产。两千多年来,屈原及楚辞研究,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产生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到了近代,特别是20世纪,屈原及楚辞研究更是取得了飞跃性的进展,同时,...

《楚辞》、《山海经》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万物有灵的世界。《楚辞》、《山海经》中的神灵都分为三类:一是主宰天地人间、拥有至高无上权威的天帝,即主宰宇宙的至上神,地位与西方基督教中的上帝、佛教中的如来、中国本土道教中的玉...

 ※ 百年宋玉研究综论 (金荣权,2011-12-17,2604)

20世纪以来,经过几代学者的反复争论与深入探讨,在宋玉研究领域取得了三大标志性成果:确定了宋玉赋作的真实性,充分肯定了宋玉作品的文学价值和宋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断完善了《宋玉集》。但在宋玉研究领域,还有诸多方面需...

 ※ 评萧兵《楚辞》研究 (赵沛霖,2011-12-17,2404)

一九七八年以来,萧兵已发表有关《楚辞》与民俗神话、《楚辞》与美学的论文约百篇(据悉将扩写为四本专著出版)。他的研究角度新颖、方法独特、成果丰硕,在海内外都激起一些反响。我国的古典文学研究方法,经过“五四”以来特别是...

 ※ 出土文献与《楚辞·九歌》研究 (郭常斐,2011-12-17,3212)

屈原的《九歌》是《楚辞》中的重要作品。历代学人对于《九歌》的作者、创作意图、人神关系等问题均做过较为细致的研究,但呈现出众说纷纭、歧见迭出的局面,甚至在一些研究中还出现了误区,研究方法也停留在传统的层面上,给《九歌...


95 篇文章  首页 尾页 页次:1/2页  48篇文章/页 转到:
 
精彩名家专辑
最新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