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文艺史料[专题]话剧研究
文章数:263 浏览:6670 今日:1  发表文章 推荐文章 内容纠错 机构合作
百度分享
话剧研究 文章列表(按日期排序)
话剧研究专题。收录与话剧研究有关的史料文章,汇集话剧研究方面的学术研究成果。注重内容的资料性、全面性、实用性和权威性,方便研究者检索和使用。
桑树坪纪事
桑树坪纪事
绝对信号
绝对信号
北京大爷
北京大爷
小井胡同
小井胡同
共和国戏剧五十年
共和国戏剧五…
陈毅市长
陈毅市长
狗儿爷涅槃
狗儿爷涅槃
 ※ 中国话剧60年之轨迹:现代之变 写意之梦 (林克欢,2009-9-29,1125)

中国现代戏剧从她诞生之日起,从来都不曾是一种“为艺术而艺术”的奢侈品,也不是一种纯粹游戏与娱乐的消遣物。历史重负与深广的忧患意识,使它更多地与启蒙相勾连,一脸正经而少谐谑,与政治丝牵藤攀的复杂纠缠成了它无法解脱的宿...

 ※ 新中国话剧60年:沟通过去与未来 (刘彦君,2009-9-29,1516)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伴随着国力的迅速增长和文化的繁荣发展,中国话剧也完成了自身的变革与转型,开创了在中国戏剧史上的新纪元。某种程度上,60年的话剧史也是一部社会变迁史,它折射着社会的进步,并敦促国人进一步解放思想和...

 ※ 论九十年代中国实验话剧的演出身份模糊性 (厉震林,2009-3-29,2144)

一 按照常规认识,在中国的文化国情中,实验话剧似乎天然地与民间剧团联系在一起。民间话剧团体由于它的体制自主性和灵活性,尤其是它的核心人物的文化先锋性和极端性,往...

 ※ 从话剧“黄金时代”看艺术体制创新的意义 (马俊山,2009-1-27,1396)

本文原载《南大戏剧论丛》第四辑,中华书局2008年版。引用时务请核对原文。内容提要:抗战后期话剧的繁荣,不但创造了经典,而且创新了体制。新兴的职业化演剧体制,有...

 ※ 论1950年代独幕话剧创作潮 (胡德才,2005-11-5,2728)

摘 要本文认为1950年代独幕话剧创作潮是继1920年代和1940年代之后中国独幕话剧创作的第三次高潮,并论述了此次创作潮出现的原因、意义和缺陷,分析了创作潮中...

 ※ 从《升官图》的遭遇说到经典体系的危机 (马俊山,2009-12-29,1091)

2007年《升官图》的复排演出是一次失败。这次失败彰显了经典文学史体系在释义上的困难,即把作品从连续不断的历史长河中抽取出来,定格于一时一地,因而严重...


 ※ 《剧本汇刊》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地位 (黄世智,2009-11-15,2838)

《剧本汇刊》是上海戏剧协社编辑出版的不定期刊物,共出两集。如果我们仔细翻阅一下《剧本汇刊》并把它放在它所存在的特定时空去考察,就会发现《剧本汇刊》在中国...

 ※ 现代浙籍文人与中国话剧的创立 (叶志良,2009-5-6,1237)

摘要:中国百年话剧发展,现代浙江籍文人以丰厚的创作实绩作出了开拓性贡献。现代浙籍文人在中国话剧引入和创建及现代化过程中,无论在戏剧建设的理论的自觉性,还是创建戏剧新文体等方面,都显示了现代戏剧建设的开山作用。关键词:...

百年中国话剧经已成就中国文艺靓丽风景,其卓然成就与丰富经验、成败得失尽够后人探讨思考、融深琢磨。最早撰写中国现代话剧史的,是著名戏剧理论家张庚,他的《中国话剧运动史初稿》在1954年《戏剧报》连载。但很快遭到批判,只...

摘 要: 中华剧艺社(“中艺”)是抗战时期出现的著名剧团,它的职业化是在同内外环境不断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其辉煌的背后充满了辛酸。“中艺”的历史正是当时剧运的一个缩影。剧本荒与政府监控、市侩风与募捐演出,这是干扰“中艺...

 ※ 中华剧艺社“连演制”与中国话剧的成熟 (吴彬,2011-3-18,3531)

中华剧艺社是抗战时期的著名剧团,曾一度实行了“连演制”的演剧模式。中艺的连演制表现为三种形式,它们构成了壮丽的连演图景。连演制的存在,原因有三:一是物...

 ※ 演说与中国话剧的发生考论 (马俊山,2010-8-24,1541)

[原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第4期,引用时务请核对原刊]内容提要:中国话剧并非真正的舶来品,而是一种在本土上发生的新兴民族戏剧。它脱胎于晚清的戏曲改...


 ※ 戏剧观论争的理论偏颇及其消极影响 (穆海亮,2010-8-16,1493)

摘要: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戏剧观论争对戏剧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其中存在的理论偏颇也带来了某些消极影响。论争视角偏于形式的狭隘,导致戏剧革新的形式主义倾向;某些概念的界定不清以及由此带来的模糊认识,导致戏剧创作...

 ※ “新潮演剧”:中国戏剧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施旭升,2010-8-12,1441)

[内容提要] 清末民初的中国剧坛,以“新潮演剧”为标志,开启了中国戏剧现代化的历程。“新潮演剧”不仅蕴涵着中国现代戏剧发展中的各种文化矛盾,而且以此为起点,显示了中国戏剧审美现代性的确立。从而,在艺术精神上,表现出传...

 ※ 话剧艺术的本土化步履与“戏”意识的蜕变 (袁国兴,2009-11-23,954)

中国古代人称戏剧为“戏曲”或者 “戏”,而不管是“戏”还是 “曲”,其中都含有一定的娱乐和愉悦意念,所谓“戏者戏也”,就是对这种戏剧观念最简捷明了的概括。怎样认识这种“戏”的戏剧观念?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领域,“戏”还...

 ※ 桂林文化城现代戏剧的主要艺术成就 (黄世智,2009-11-15,1589)

摘要: 1940年代,中国现代戏剧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桂林文化城的现代戏剧运动也是空前繁荣。以田汉、欧阳予倩为代表的戏剧家们把中国现代戏剧传统传播到桂林,并使其和当地的文化传统,特别是戏剧传统相结合,使之得到进一步...

 ※ 性别的间离过程:十七年女性戏剧研究 (苏琼,2009-3-13,1615)

内容摘要:本文具体分析十七年文学中有代表性的女剧作者及其剧本,指出此期女性戏剧中的女主人公否定“家父”皈依“政父”,“翻身”的劳动妇女得到的是以男性为标准的平等,女性角色始终未逃离男权社会的陷阱。全文分两部分:“回家...

内容提要:考查过当代历史话剧后,作者发现当代史剧的形式革新往往滞后于现实题材剧。在这种情况下,九十年代史剧形式的革新就特别引人注目。本文全面梳理九十年代史剧,根据它们在形式上探索的不同程度,将九十年代史剧分为两类:第...


 ※ 白日梦与智慧:中国现代女性喜剧 (苏琼,2009-3-6,1968)

当我们运用现有的戏剧理论时,不难发现它们鲜有论及悲剧与女性关系的,但颇有一些把喜剧与女性相连的提法。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lf,1882—1941)以女权论者的身份谈论幽默,认为喜剧具有女性的性别:...

 ※ 八十年代女性戏剧研究 (苏琼,2009-3-2,2035)

内容摘要:本文是作者继中国现代女性戏剧研究之后,当代女性戏剧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涉及到八十年代的女导演与女剧作家。限于篇幅,全文选取白峰溪、许雁、沈虹光、伊妮、徐频莉等剧作家创作于八十年代,且有代表性的话剧作品做具体...

中文摘要:本文从“家”的角度出发,结合女性主义批评方法与戏剧理论,系统地研究现代女剧作家及其悲剧剧本,指出女性是悲剧性别,现代女性悲剧往往以作为家庭叛逆者的女主人公死亡或出走为结局,演绎着由生活而文学的悲剧。 在现代...

199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变迁,以北京为中心的中国剧场运动也发生显著分化,特别是在世纪末的最后几年,与商业和艺术戏剧并存的,是这样一类戏剧:面对两极分化的社会现实,部分戏剧人重新将目光投向社会底层,他们分享...

 ※ 《演剧职业化运动研究》后记 (马俊山,2008-8-26,712)

收入本书的十三篇论文(含“代序”)全部来自我的博士论文之一、二、四章,以及一个“附论”。这些文章先前都曾在《戏剧艺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近代史研究》...

现代戏剧,从莎士比亚所标记的开端处,就确立了一个内容的也是形式的主题:个人。将大写的人置于世界历史的舞台中心,这是人文主义的内在义涵。易卜生时代资产阶级个人的堕落,已开始动摇了这种稳定的戏剧形式;进入二十世纪以后,面...


一、令人痛惜的迎新弃旧 人生如梦,转眼就是白头;岁月如歌,哪段算是华彩?站在中国话剧一百周年华诞的门槛上,回首中国话剧发生、发展、繁荣的历史,展望未来,觉得话剧是也有其像人一样的生命的。过去、在现在和未来,是有内在联...

 ※ 泰国华语话剧简述 (张长虹,2007-11-17,3224)

1920年代至1937年,泰国华文文学界以介绍中国话剧为主,华语话剧的种子自此播下。1938年,泰国华语话剧作家的出现打破了沉寂,并随即迎来抗战创作与剧评两道撼...

 ※ 泰国华语话剧与抗战 (张长虹,2007-11-12,2374)

泰国华语话剧是1920年代开始由中国传入的,起点为1922年《小说林》转载了洪深的话剧《赵阎王》。1922至1937年,泰华戏剧界以介绍中国话剧为主,华语话剧的...

 ※ 二十世纪中国戏剧起源研究之检讨 (解玉峰,2007-10-17,2437)

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研究中,戏剧起源方面存在的不同意见最多。而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者们据以立论的材料基本相近,而结论却为何相去甚远?本文认为,中国戏剧起源问题的...

 ※ 百年中国话剧艺术观的回顾与思考 (黄振林,2007-9-18,1681)

100年前,话剧从日本这个驿站移植到中国。这个源自欧洲的舞台样式,是以语言的音响形象为媒介,直接诉诸观众听觉的综合艺术。它的艺术规制是以人物对话和动作推进剧情表...

话剧从日本传到中国。“文明戏”在商业演出中,由于缺乏固定的剧本,基本上是使用“幕表制”。1907----1917年,文人编剧的崛起,为话剧文本制度的确...


本文认真梳理了中国话剧100年艺术形态的创制和变迁,以“对话机制的建构和解构”过程来归纳话剧形态变化的本质特点。并对高行健“复调”话剧排斥对话主导地位的艺...

 ※ 百年中国戏剧学刍议 (解玉峰,2007-8-17,2502)

20世纪中国戏剧研究成绩卓著,人所共睹,但若以一门完整学科的标准来衡量,百年中国戏剧学存在的问题亦复不少。直至今日,中国戏剧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学科边界尚未完...

 ※ 阿瑟·米勒与当代中国话剧 (宋宝珍,2007-8-4,1379)

2007年,适逢中国话剧跨越历史的世纪之门,迎来百年华诞。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而话剧这种现代艺术形式却废除了歌舞成分,主要以对话演绎情节,因其...

 ※ 去殖民化的诗学——略论叶芝的戏剧理念 (孙柏,2007-7-14,1670)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爱尔兰戏剧运动》一书进行细读,来分析叶芝的戏剧理念及其内在的历史内涵。叶芝希望通过剧场艺术来呼唤和建构爱尔兰民族精神,并以此来对抗英国帝国主义的戏剧文化;他把当时风行的现实主义客厅剧视为欧洲中产...

1918年,中国话剧的发展还处在由文明戏向现代话剧过渡的阶段,华侨桂华山、颜文初等人就在马尼拉组织新剧团,先后公演《波兰亡国恨》、《高丽亡国恨》、《万里寻夫》、...

 ※ 百年话剧话时尚 (孙惠柱,2007-5-29,1322)

话剧一百年了,早已经不年轻,但看话剧还是不少年轻白领心目中的时尚活动,那一百年前的新话剧该是多么时尚?现代中国的时尚几乎总是和洋派有关,上海更是这样。话剧的基因...


 ※ 话剧百年:从中国话剧到世界华语话剧 (周宁,2007-4-30,3397)

话剧百年,经过创造性的本土化过程,从西方剧种成为现代中国话剧;与此同时,中国话剧又从本土出发,完成世界华人范围内的“全球化”过程,成为一种跨国界的世界华语...

五、“十七年”中的娜拉:历史的标本 娜拉这一出走,最终是融入了阶级革命的洪流。随着革命的胜利,她似乎也便完成了历史使命,是该功成身退了。在新中国的文化舞台上,娜拉已经完全失去了昔日时代偶像的地位,而变成了一具历史的标...

按:今年是易卜生逝世一百周年。黄湘兄要我借这个机会,写篇文章来说一说将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接受易卜生的情形。我本来自觉很不胜任,主要因为早已有更专门的研究者走在前面了——如何成洲、谭国根和Elisabeth Eide—...

 ※ 中国话剧的历史脉络 (宋宝珍,2006-12-21,1536)

2007年,中国话剧将走过一个世纪的光辉历程,迎来它的百年庆典。遥想一百年前,中国的封建帝制还没有结束,清朝的统治已是内外交困,岌岌可危。开始于19世纪末的洋务...

 ※ 易卜生与百年中国话剧 (宋宝珍,2006-12-17,2095)

2006年,适逢挪威剧作家亨里克·易卜生( 1828—1906 )逝世100周年。从1849年易卜生发表处女作《卡提利那》,到1899年他发表收尾作《当我们死...

 ※ 论戏剧文本与舞台演出中的剧场性 (阎立峰,2006-12-6,1248)

提要:西方戏剧发展史上围绕剧场性一直争论很大,褒贬不一。本文基于价值中立的立场审视并界定该概念,认为仪式性、表现性、交流性及政治性为其客观属性。纵观西欧戏剧史,对于剧场性的自觉认识和价值判断经历了三个阶段两次转向——...


1907年初,由李叔同、欧阳予倩等中国留学生组成的春柳社,在日本东京用汉语公演了法国小仲马的佳构剧《茶花女》中的两幕,不久后又有王钟声等组织的春阳社在上海公演了...

 ※ 《哥本哈根》批判 (孙柏,2006-8-24,856)

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名义下,中国国家话剧院于今年再度推出了英国作家迈克·弗雷恩的作品《哥本哈根》,且再度赢得了一致的喝彩和掌声。而这篇文章则是专门要大唱反调,揭示这些喝彩和掌声背后掩藏着的某种可疑的东...

内容提要:本文探讨的是近年话剧舞台上北京南城的形象。在1990年代后期怀旧潮的冲击下,老北京文化成了文化消费的重要资源,但南城居民的生存现实却仍然相对落后。话剧《万家灯火》和《厕所》都从不同角度呈现了这一悖论。而且这...

在中、美戏剧交流的历史簿上,中国戏剧在美国的篇章发生于一个半世纪以前,在这鲜为人知的事件里,中国戏剧以它独特的风采、迷人的魅力滋润了早期中国劳工的文化...

 ※ 感受《倾城之恋》 (吴戈,2006-4-16,1061)

一、六十余年的《倾城之恋》 2005年10月下旬,香港话剧团制作的《倾城之恋》(陈冠中、毛俊辉、喻荣军改编,毛俊辉导演,梁家辉、苏玉华、刘雅丽主演)应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邀请在上海安福路的话剧艺术中心演出,调动起了上海...

 ※ 现代传媒与话剧文体的发生 (马俊山,2006-2-22,1758)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成熟、变异,跟现代传媒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中国现代文学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跟现代传媒结下了不结之缘。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白话诗、白...


214 篇文章  首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5页  48篇文章/页 转到:
 
精彩名家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