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文艺史料[专题]西游记
文章数:181 浏览:6016 今日:1  发表文章 推荐文章 内容纠错 机构合作
百度分享
西游记 文章列表(按日期排序)
西游记专题。收录与西游记有关的史料文章,汇集西游记方面的学术研究成果。注重内容的资料性、全面性、实用性和权威性,方便研究者检索和使用。
法律人读西游记
法律人读西游…
西游记的前世今生
西游记的前世…
话说西游
话说西游
西游记资料汇编
西游记资料汇…
蒙古文西游记研究
蒙古文西游记…
西游真解
西游真解
吴承恩与西游记
吴承恩与西游…
 ※ 谈吴承恩的诗文创作 (杨俊,2011-12-11,752)

吴承恩自幼聪颖敏慧,“髫龄即以文鸣于淮”(吴国荣《射阳先生存稿跋》)。明天启《淮安府志》说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 吴氏在诗词赋曲上堪称“制...

上世纪二十年代,一场全盘否定清人《西游记》研究成果的飓风横扫学术界。胡适不无愤激地宣告:“《西游记》是被这三四百年来的无数道士和尚秀才弄坏了”,清人的种种说法,...

 ※ 关于吴承恩《西游记》的现实旨归 (曾雅云,2010-5-7,368)

论文关键词 :吴承恩 西游记 文本 形象 塑造 现实 旨趣 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细读文本,从主人公的转变、孙悟空形象的塑造及人物形象塑造的人性化、世俗化三方面来阐述《西游记》的现实旨趣。 文学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因与现实的无 比契合而获得其存...

《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 评点; 思想矛盾; 评者; 李贽; 叶昼 论文摘要:本文从思想印证入手认为《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评语流露的思想倾向与李贽的思想有明显的抵牾,却与叶昼评点的《水浒传》、《三国志通俗演义》、《北西厢记》...

“华阳洞天”只属于茅山道教,“华阳洞天主人”决非李春芳。明万历20年前后的“华阳洞天主人”,只能是茅山道士中的全真派。闫希言师徒很可能就是作为今本《西》书定稿者的“华阳洞天主人”。 《西游记》定稿者/茅山道士/闫希...

 ※ 吴承恩著《西游记》新证 (薛梅 ,2010-1-27,385)

目前许多学者认为《西游记》与《吴承恩诗文集》不是出于昊承恩一人之手,本文以《吴承恩诗文集》中的《赠张乐一》一诗为证,考查了《赠张乐一》与明代心学思潮在反对主体放纵、要求人格自我完善上的一致性及《赠张乐一》与《西游记》在思想和语...


 ※ 清代《西游记》道家评本解读 (袁世硕,2010-1-27,496)

由近人的论述反观古人的解说,发现有清一代道家垄断了《西游记》的评说。《西游证道书》首发其端。《西游真诠》大张其说,后出之评本均依从之。都是将《西游记》附会为隐喻道家的修炼之道的书,其目的就是借这部为人爱读的通俗小说,传布其教,...

 ※ 《西游记》:中国神话文化的大器晚成 (杨义,2010-1-27,749)

本文认为:《西游记》是一部受明代心学思潮影响的、以发掘自我生命根性去体悟天地玄奥的神话小说;《西游记》所写的取经历程可以看作是对人的信仰、意志和心性的挑战以及应战和升华的历程,它破除了三教教义的神秘性和严密性,升华出超宗教的自...

 ※ 《西游记》乌鸡国故事“增插”说辨证 (吴圣昔,2010-1-27,632)

关于百回本《西游记》版本的演变,历来众说纷纭。再加上《西游记》是一部所谓积累型的民间集体创作,而非文人个人所撰,故在它定型以前,文字被随时增删固有可能;即使在定型以后,重刊之时,再作修改,亦并不可怪。所以,早在明代后期,盛于斯在《休庵影语》...

 ※ 《西游补》与《西游记》关系新探 (赵红娟,2010-1-27,370)

本文从内容的萦带、主题的继承与超越、情节构思、人物塑造等方面对《西游补》与《西游记》的承袭关系作了新的探讨。 《西游补》 《西游记》 关系 关于《西游补》与《西游记》之关系,学术界最普遍的看法是:《西游补》名为续书...

 ※ 《西游记》:从小说向影视的转型 (王同坤,2010-1-27,349)

古典名著《西游记》以其丰厚的人文蕴涵与圆熟的叙事技巧,成为影视改编的一种取之不竭的资源;但是,不同的影视制作者在改编《西游记》时,内涵重铸的向度和外延重塑的方式却迥然相异。迄今,《西游记》的影视改编版本已有数十种,以改编方式为...

 ※ 试论《西游原旨读法》的地位及其影响 (秦川,2010-1-25,544)

《西游原旨读法》无论是对《西游记》的主旨方面,还是对其艺术技巧方面的探讨,都给后人提供了许多直接或间接的启示。如:为推究出小说的原旨,作者“殚数十年精力,惟恐古人之书有一字之未悉,又惟恐注释之义与古人之旨有一字之不合者”(《西...


 ※ 《朴通事谚解》所引《西游记》考 (太田辰,2010-1-25,716)

一 在朝鲜从古代传下来的汉语教科书《朴通事谚解》里,有看足以考知《西游记》古本(元代或明初的本子)的记事,这一点早已为一部分人所知道,然而,不要说在中国,就连在日本,不知此事的人也还甚多,因此,在关于《西游记》的形成方面,时时看到失诸正鹄的...

 ※ 《西游记》讲记 (张文江,2010-1-25,353)

中国古代的小说在我看来是一个整体,里面的象全部是相通的。从一些神话故事和诸子寓言(诸如《庄子》“齐谐者,志怪者也”等等)开始,涓涓细流,汇成江河,结束于四大谴责小说。五四以后的现代小说,跟古代的象不怎么通得起来。可以搭一些桥,比如鲁迅的《故...

 ※ 百年《西游记》作者研究的回顾 (黄毅 ,2010-1-7,472)

纵览一个世纪以来,《西游记》作者的研究,大体经历了无作者,或推衍作者为丘处机、吴承恩;否定邱处机,考订作者为吴承恩;否定吴承恩,寻觅新作者的探索历程。20世纪以来的研究属于后两段,即否定丘处机肯定吴承恩;否定吴承恩,寻觅新作者的阶段。 但要...

 ※ 河西走廊《西游记》故事原型再探 (杨国学,2007-7-7,2144)

内容摘要:从唐玄奘取经的真人真事到神怪小说《西游记》问世,故事几经演变。基本趋势是越变越幻,史无稽考。故其故事原型多以口耳相传的形式流播于民间。其中一部分故事原...

 ※ 丝绸之路《西游记》故事情节原型辨析 (杨国学,2007-7-8,2768)

内容提要:自玄奘取经以来,古丝绸之路上便陆续产生了许多取经故事,这些故事中的一部分可能是后来《西游记》部分情节的创作原型。因其本属虚构,所以正史不载,方志不录,...

 ※ 宋明理学心性论与《西游记》的心学观 (杨国学,2007-7-8,2288)

摘要:《西游记》在明中叶人性解放思潮的勃兴和文学运动的相互激荡中脱颖而出。宋明理学中关于以道德理性对人的形体存在形式的生理现象,对精神存在形式的心理形象进行自我...


 ※ 唐僧取经与《西游记》“遗迹”现象透视 (杨国学,2007-7-9,2293)

内容摘要:河西走廊的一系列与唐僧取经和《西游记》相关的故事和“遗迹”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反映出丝绸古道上的民众对玄奘舍身求法精神和《西游记》精神的无限崇仰,表达了...

 ※ 《西游记》养生思想内儒外佛术道的特点 (杨国学,2008-8-7,1020)

【内容提要】《西游记》借唐僧取经故事为喻体,阐发了作者认为正确的以内丹术为正宗的养生思想,其哲学基础是宋明理学,其佛、法、僧的外象是作者借以宣扬其养生之道的一个...

今天.我们在这武当山脚下召开这样一个会议.自然有着特殊的意义。我想讲二句话: 第一句话.我们会议的题目是“2002年明清小说研讨会”.所以我想说一句总体的看法。...

 ※ 《西游记》主旨辨析 (李安纲,2011-12-20,849)

《西游记》与《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或《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四大奇书”,而且还是这四大奇书中的奇书。它的流传,已不仅限于中国,它早被...

 ※ 《西游记》作者不懂佛学么? (李安纲,2011-12-20,744)

鲁迅先生对于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的研究,就有很多值得重新审视的地方。他认为《西游记》的作者“尤未学佛,故末回至有荒唐无稽之经目”,这个看法值得商榷。 《西游记...

 ※ 论《西游记》诗词韵文的金丹学主旨 (李安纲,2011-12-20,801)

中国古典白话小说来自于说书人的话本,因而存留着话本的痕迹,比如诗词韵文等。这些诗词韵文往往是为了提醒听众注意而演唱的,或者是对所讲内容的概括,或者是后人的赞叹等...


吴承恩之所以被定做《西游记》的作者,一个关键的证据就是他写过几种“杂记”,而且“名震一时”,见于天启《淮安府志》卷十六《人物志·近代文苑》: 吴承恩,性敏而多慧...

 ※ 试论《西游记》在后世的传播 (秦川,2007-10-2,1526)

内容提要: 《西游记》历数百年而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是一部极具生命力且传播极广的中国古代小说名著。该著能在后世如此盛传,这不仅在于其自身所拥有的文学、文化价值;...

摘要:张大复的《钓鱼船》作为一部传奇难称经典,然而在《西游记》戏曲与小说的互动中却颇具典型性。该剧在对传统“西游故事”——“刘全进瓜”的改造中,凸显了从民间化向...

摘要:今藏上海图书馆的抄本《进瓜记》传奇,因署名为“王昆玉”,故学界多以其为明祁彪佳《远山堂曲品》所著录者。事实上,种种迹象表明此剧应为清代作品,它与明张大复传...

【内容提要】 明世德堂百回本《西游记》,与之前的同类作品相比,不论是从思想性还是艺术性来说,都堪称是集大成之作。其写定者的艺术创新是全方位的,这一点从孙悟空、猪...

 ※ 《西游记》“真经”与道教《真经歌》 (郭健,2009-3-1,1195)

《西游记》不仅是一部文学名著,同时还是一部阐述“金丹大道”(即道教内丹术)的“丹经”,这在文坛上虽论及甚少,但在道教内丹学界,这早已不是秘密。不少丹道研究者都公...


一、《西游记》中的佛教之谜 《西游记》(以下简称《西》)的故事内容无疑与佛教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有许多研究者认为《西》的主旨是宣扬佛教。[1] 然而,仔细研...

 ※ 《西游记》对佛道典籍的袭用现象 (郭健,2009-6-4,1429)

《西游记》是一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古典名著,自问世以来就征服了广大读者,数百年来,其独特的魅力经久不衰。但直到今天,这部巨著还存在不少未解之谜,如其主题究竟是...

摘 要:《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中的批语虽然对“心”十分强调,但是其立足点并不是儒家心学,而是道教内丹学。批语的真正作者确实不是李卓吾,而是另一熟悉内丹学之人。...

 ※ 《西游记》为何不能是“证道书” (郭健,2011-12-20,1486)

1关于《西游记》是否证道书的争议综述 《西游记》是一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古典名著,自问世以来就征服了广大读者,数百年来,其独特的魅力经久不衰。但直到今天,对于...

 ※ 关于《西游记》的两次争辩 (陈大康,2006-2-23,1721)

陈大康教授在明代文学学会(筹)年会闭幕式上的讲演(节选) 二十年来古代小说研究发生了诸多争论,仅是明代“四大奇书”,许多基本命题都受到挑战。作品著作权不同程度地...

大家都知道八戒是高家的招女婿,但常忽略了这是他的二婚。八戒曾自我介绍说:“原有个卵二姐,他见我有些武艺,招我做了家长,又唤做‘倒踏门’。不上一年,他死了,将一洞...


 ※ 《西游记》里的挑担问题 (陈大康,2011-12-20,757)

给学生讲《西游记》前常提一个问题:唐僧师徒取经途中主要是谁挑担?除个别人外,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答道:“沙和尚!”显然大家都知道《西游记》的故事,但读过原著的却没...

一、引 言 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 这在普通读者看来似乎是不值一提的问题,在学界却是多年未了的一桩公案①。 现存《西游记》最早版本:万历二十年(159...

明代作家吴承恩有《二郎搜山图歌》云: 李在唯闻画山水,不谓兼能貌神鬼。笔端变幻真骇人,意态如生状奇诡。 少年都美清源公,指挥部从扬灵风,星飞电掣各奉命,蒐罗要使...

 ※ 关于吴承恩生卒争讼新探 (杨俊,2012-1-1,1221)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学术界关于吴承恩生卒年一直争执不休,堪称一桩悬而未决的公案,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观点: 一、 生于1500(弘治十三年)说。赵景深《西游记作者...

最近,南京大学顾洁诚先生的《<西游记>作者之我见》对近年来关于《西游记》作者之争提出看法,实为难得。但,顾先生说“一些支持吴承恩说的学者的观点也都属...

百回本《西游记》定稿人与全真教之关系本是《西游记》研究史上的一段公案,20多年前,澳大利亚柳存仁先生就论述过,杭州大学徐朔方先生予以驳斥;双方旗鼓相当,后者已占...


关于《西游记》作者一直是困绕学术界的一段悬案,作为学术论题,必须遵循一定的定律与论题规律,以求得科学性与学术性相统一,真正为推动这一论题的最后解决奠定有价值的基...

 ※ 百回本《西游记》作者新探 (杨俊,2008-8-7,1775)

【内容提要】百回本《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意见纷殊。但不管如何,寻探的出发点应该回到文本本身。百回本文本的署名“华阳洞天主人校、金陵世德堂梓...

 ※ 古今载论中的孙悟空崇祀之俗 (杜贵晨,2011-12-15,1143)

钱钟书《读小说偶忆》云: 尤西堂侗《艮斋杂说》卷三云:“福州人昔祀孙行者为家堂,又立齐天大圣庙,甚壮丽。四五月间迎旱龙舟,妆饰宝玩,鼓乐喧阗,市人奔走若狂,其中...

 ※ “西游戏”与《西游记》的传播 (王平,2008-8-7,2171)

【内容提要】“西游戏”是指以唐僧取经故事为题材的戏剧,从南宋到明中叶百回本《西游记》成书之前,各种戏文、院本、杂剧、传奇的“西游戏”历代不绝,但其中的人物、情节...

 ※ 吴承恩家世考 (刘怀玉,2008-8-7,1735)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1506—1582),字汝忠,一字以忠,明代中叶淮安人。淮安在汉代曾叫射阳县,县的东南有一湖泊叫射阳湖,所以吴承恩以“射阳”为号,经常自...

 ※ 唐僧取经故事生成于西域之求证 (蔡铁鹰,2007-6-19,2649)

摘要:《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并非如通常认为的生成于南宋,避开这个误区,我们就打开了对唐僧取经故事生成情况研究的广阔空间。有证据表明,不仅《诗话》可能形成于晚唐五代...


161 篇文章  首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4页  48篇文章/页 转到:
 
精彩名家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