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敏俐教授《七言诗并非源于楚辞体之辨说——从〈相和歌·今有人〉与〈九歌·山鬼〉的比较说起》一文认为:从音乐上讲,《山鬼》是楚歌,《今有人》则属于相和歌;从节奏上...
一 赋分三体,然而古今研究者大多只关注文体赋和骚体赋,对于诗体赋却很少提及,更遑论全面深入的探讨了。“诗体赋”这一概念,是已故马积高先生在《赋史》中最早提出来的...
在2007年杭州国际楚辞学术讨论会上,赵敏俐教授宣读了他的论文《七言诗并非源于楚辞体之辨说——从〈相和歌·今有人〉与〈九歌·山鬼〉的比较说起》(此文后来发表在《...
一 赋体文学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分支,那便是“七”体。傅玄《七谟序》云: 昔枚乘作《七发》,而属文之士,若傅毅、刘广世、崔骃、李尤、桓麟、崔琦、刘梁、桓彬之徒,承其...
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济州钜野人。他曾任神宗国史编修官,故称晁太史;慕陶渊明,晚年葺归来园,又号归来子。晁补之禀其家学,聪明强记,很小就显示出写...
【内容提要】 楚辞句式因“兮”字省略而形成的三、七言句,经由汉魏六朝长短句的乐府小令,成为早期词作的句式资源;楚辞中幽兰秋菊之类的草木意象、湘妃蛾眉之类的人物意...
摘要 “美人-佳人”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并具有某种原型意象的特性。从屈原楚辞开始,美人意象总是与政治托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对美人意象内涵继承与...
【内容提要】魏晋南北朝对《楚辞》的接受是全方位的,人们不仅重视它,甚至把它当成“超逸”风神的象征;屈原作为一种人格范型,已通过民俗的方式深入人心,与他有关的地望...
【内容提要】在周王朝尤其是汉代统治者反复渲染夫妇婚姻伦理意义的过程中,在儒家诗教对《诗经》予以经学化阐释的过程中,“夫妇之义”和“二姓之好”抹杀了“夫妇之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