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鲁迅作为一个著作者第一次出现在读者的眼前,是在1903年,二十世纪刚刚开始,到今天是一百多年了。这年6月,日本东京出版的《浙江潮》杂志第五期上刊出的《斯巴达...
读胡适日记,觉得其中有些材料颇有一点意思。下边随手摘录一些,也许会有读者感兴趣。 自述作文经验 1934年3月1日: 想为《大公报》作星期论文,试作两题,均不满...
胡适见宣统 胡适1922年5月30日去见过一次宣统。后来他发表了一篇文章简要地记述了这事,这就是刊登在同年7月23日《努力周报》第12号上的《宣统与胡适》(现收...
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蔡德金编注的《周佛海日记全编》,收他1937年1月1日至1947年9月14日的日记,缺1939、1946两整年和若干月日。其中有涉及鲁迅、周...
12月5日“笔会”所载《“科学院”和“如意馆”》一文,说到“那个至今仍然有名的顽固分子杨光先”,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鲁迅曾说杨的文章还是很生动的。”此说似不确。...
编者按 本期刊发两篇指出《胡适全集》编辑、校勘方面存在问题的文章,作者一为学者、资深编辑,一为在校大学生。从文章反映的问题看,这部共44卷、2000余万字、耗资...
欧阳哲生教授主编的《傅斯年全集》,共七卷。我还没有来得及细读,只匆匆翻阅了一下第七卷,即书信卷。发觉它在编校方面颇有有待改善之处。现在写一点在下面,或者可以供第...
一本书里,不应重复收入同一篇文章。一部全集,无论分多少卷册,也只是“一部书”,不应重复收入同一篇文章。 有的作者自己曾经将同一篇文章编入不同的集子,在他身后别人...
朱正先生50年鲁迅研究历程中不同时期的代表作。我是以一本失败之作开始自己的学术生涯的。摸索了几十年,才逐渐走上正轨。如果说也有什么经验值得贡献给后来的同行,我想只有一点,就是我胆大。一、“一想起来就深觉惭...
赵景深的《〈中国小说史略〉勘误》(见所著《银字集》,上海永祥印书馆1946年版)一文很有些可取的意见。真不愧是一位对古小说深有研究的学者,能够在一般读者未必注意的地方发现问题。我是拿着《鲁迅全集》第九卷对照着来读他...
一些著作家出书,常常有一种以上的版本,给他编印全集的时候,应该采用哪一种版本为底本呢?按说,恐怕以采用他生前最后修订过的版本为好,因为这反映出作者最后的见解,反映出他所达到的最高水平。不过也不可一概而论,也有人主张...
2005年11月30日在人民大会堂浙江厅举行了新版《鲁迅全集》首发式。这是《鲁迅全集》第五种版本。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前后五种版本的情况。第一种是1938年上海复社出版的二十卷本。复社是郑振铎、胡愈之这些文化人自己...
考证,就是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求得事物的真相。它属于历史研究的基本功。遇到一个有待考证的题目,应该怎样着手进行,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呢?最基本的一条原则,就是凭证据说话,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证据包括原始的文献,...
易顺鼎在清末民初是声望甚高的诗人。上海古籍出版社将他的《琴志楼诗集》列为“中国近代文学丛书”之一推出,使今天和后世的读者能够很方便地读到他的诗作,是很可感谢的。这部精装两厚册、定价120元的书,如果不是很珍爱他的诗...
近年来王福湘教授发表了不少论鲁迅,论陈独秀,以及论述他们二人异同的论文,现在集结为《鲁迅与陈独秀》(三秦出版社出版)一书出版。书中各篇先在刊物上发表的时候,好些我都已经看过。出书之后又重看了一下,觉得其中很有些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