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文人社团星罗棋布于大江南北,活动空前频繁与活跃,尤其是复社领袖张溥发起和组织的在江南地区举办的几次文人集会——“尹山大会”、“金陵大会”和“虎丘大会”,规模与声势倾动朝野,在整个封建社会中都是极为少见的。...
[主持人语]清代二百六十多年间曾经出现了众多风格各异的诗歌流派以及并称群体,其数量之众,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这实在是一个引人注目并且值得研究的文学现象。近十几年来,虽有一些学人着手研究这一文学现象,发表了一批...
近二十年来,随着吴梅村研究日益深入,其散佚的作品不断被发现。李学颖集评标校的《吴梅村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专设一卷以辑录其佚作,收诗55首,词8阕,文23篇(按,文实际应当是19篇,因为其中4...
吴梅村曾经写过两首以东皋草堂为题的七言歌行,其中,《后东皋草堂歌》收入其诗文集中,而前歌却不知为什么没有收入,遍寻明末清初各种诗歌总集、笔记、方志,也不见踪影,喜爱吴诗者每以不得见前歌为恨。然而实际上此诗并未消失于...
一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史上,古代文人社团的滥觞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并在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谈起中国古代文人社团的起源,不得不从“社”之名说起。先秦时期,虽无结社活动,但“社”的名称却已出现,...
读研期间,我选择吴梅村作为研究课题,恩师冯其庸先生建议我先做年谱,指明这是研究这位思想与经历都非常复杂、而以往又缺乏深入了解的作家的基础性工作。于是,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几乎天天去图书馆,除了精读吴梅村的著...
五“读天地间最大的一部大书” 冯其庸先生生活上毫不讲究,粗衣布履,粗茶淡饭;与人聊天绝少谈家常,最喜欢谈学问,说起学术上的事情总是兴致勃勃,对于学术的最新进展,尤其是出土文物永远充满了好奇和强烈兴趣,日常娱...
一 艰辛的求学之路 无锡这个濒临太湖的山水灵秀、经济富庶之地,古往今来,涌现出数不清的俊杰之士。仅近代以来,了不起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和学者就层出不穷,灿若群星。追寻这些风采各异的杰出人物的成长足迹,你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