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选择京剧作为样板戏的载体,是江青发动“文艺革命”的艺术策略所在。中国戏剧属剧场性戏剧,文学性弱,以演员的歌舞表演见长,与西方戏剧以及小说、电影等相比,形式与内容相对分离的载道特性,使其回避了“理念显现”这一中...
1949年后的文艺进程,伴随政治气候的阴晴不定,《讲话》所伏两个焦虑也一直呈时张时弛态势(姚文元《评反革命两面派周扬》中所谓周扬的“两面性”就是对这种张弛状况的“形象”描绘)。但舒缓只是暂时,焦虑终归要释放,只要是意...
提要:西方戏剧发展史上围绕剧场性一直争论很大,褒贬不一。本文基于价值中立的立场审视并界定该概念,认为仪式性、表现性、交流性及政治性为其客观属性。纵观西欧戏剧史,对于剧场性的自觉认识和价值判断经历了三个阶段两次转向——...
内容摘要 :以造型形象直接传达政治主题是样板戏的基本手法。从“京剧姓京”角度看,那些对原故事情节作更“革命化”处理的行为,客观上却符合歌舞剧对剧情结构的美学要求。依靠“新程式”,样板戏把本来就属于一个善恶分明的艺术符...
也就是几年前,戏剧史论专家董健先生在回答关于20世纪中国戏剧发展到底取得了多大的进步时指出,问题意识和对具体现象的深入研究远比趋时应景的“评功摆好”更重要;他要求:“从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找到那些反复出现过的、带有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