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新旧世纪之交,学术转型在进行理论探索的同时,逐渐向具体学科的操作潜移。红学在经历了文革的震荡和新时期以来的膨胀后,面临着史料和理论的双重困惑。建立...
1990年,赵国栋在《河南大学学报》第2期发表《红楼梦作者新考》一文,认为《红楼梦》作者为曹寅之子曹頫。1991年9月22日,赵国栋在《中国青年报》又发表《曹雪...
纵览一个世纪以来,《西游记》作者的研究,大体经历了无作者,或推衍作者为丘处机、吴承恩;否定邱处机,考订作者为吴承恩;否定吴承恩,寻觅新作者的探索历程。20世纪以来的研究属于后两段,即否定丘处机肯定吴承恩;否定吴承恩,寻觅新作者的阶段。 但要...
摘要:探索作者不必求新,《金瓶梅》作者的答案就在明人笔记中。《金瓶梅》十二种手抄本源于王世贞家;被陆炳“诬奏”、“籍其家”、“沉冤”,“托之《金瓶梅》”且最早拥...
山东省有史以来并无清河县,《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词话》)的作者,却偏偏将清河县安置在山东省东平府辖区内,为后世研究者摆了个大谜阵。不过,一方面由于小说文本对...
细读《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词话》)故事中出现的通用货币质态,发现全书无一处写纸币(宝钞)。《水浒传》故事中出现的“宝钞”字样,被挪用到《词话》中后,就改写为“钱”。“王婆贪贿说风情”一回写王婆教西门庆十件挨光计...
正如《红楼梦》后40回为他人补写一样,《金瓶梅》第53-57回也存在为他人所补的问题,然而对这五回的研究远不及《红楼梦》那样深入,讨论得还不够充分。假如这五回书是陋儒补入的,那么必然牵涉到由此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这...
一作为天下“第一奇书”,《金瓶梅》在中国古代小说诸名作中,为“第一难读,又第一难评。”迄今所见,对《金瓶梅》作全书评点的共三家,即李渔、张竹坡、文龙。其中,张竹坡的贡献与影响最大。张竹坡(1670—1698)名道...
作为货币化场景的酒宴一旦被作家写入小说,便具有两重性:一是作为描写对象进入小说故事中,构成一连串的酒宴故事情节;一是酒宴场景叙事在整部小说叙事结构中所占据的位...
文学艺术产生于特定的政治环境是显而易见的,文学特别是小说研究不能没有政治的视角也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从政治角度研究小说,是否一定要直接服务于当前的政治需要,治经学所遵循的“经世致用”原则是否完全适用于小说研究?如果古...
近一个世纪以来,古代文学研究的方法几经转换,但学术思维的习惯走向与研究路径的变化不大,依然是从文学的外围——历史——入手,在弄清历史事实(包括特定时代的政治、宗教、哲学、文化等事实)之后,方说明文学自身的问题。事实...
:二十世纪的古代小说研究是在“经世致用”和文化——学术两大思潮的作用下进行的,文化—学术思潮出现于“五四”与“新时期”,构成了本世纪文化—小说研究的两大高峰,经世致用思潮风涌了近八十年成为贯穿两个高峰的...
以往持《金瓶梅》作者为“王世贞说”者,多认为成书于嘉靖年间,近来查阅王世贞文集,新发现一些材料,可否定嘉靖说,而确定其写于万历九年至十一年,书成于万历十一年至十七年间。一 由于受“嘉靖间大名士”“世...
纵览一个世纪以来,《西游记》作者的研究,大体经历了无作者,或推衍作者为丘处机、吴承恩;否定邱处机,考订作者为吴承恩;否定吴承恩,寻觅新作者的探索历程。20世纪以来的研究属于后两段,即否定丘处机肯定吴承恩;否定吴承恩...
发展中的中国学术已不知不觉地步入了世纪之交的“三叉路口”,面临着回顾过去调整步履以最佳选择开启未来的历史使命。“回顾”与“展望”是当前学术研究的两大主题,也是完成“继往开来”历史使命的“当务之急”。20世纪中华民族...
自1924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言《金瓶梅》作者为王世贞之说“不足信据”起,到笔者文章撰写时的2003年止,已有八十年的历史。为什么要写八十年的历史呢?一来《金瓶梅》研究是继《红楼梦》研究之后兴起的又一古代小说研究...
一 李贽喜好佛教,当时与后世的儒派学者多目之为“狂禅”、“异端”。李贽对此坦然自若,非但不予反驳,反而毫不隐晦,自称为释伽子弟,乃至削发为僧,身居佛院,教化佛家子弟。李贽与佛教的密切关系除了时代的原因外,还有其自...
本世纪诞生的文学史学科至今已近百年。在世纪之交,对文学史研究进行回顾和展望,努力推进文学史研究的转型,建立文学史研究的新模式,是学术界同仁共同关心的话题。这里发表的一组笔谈,反映了作者们基于文学史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