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瓶梅》版本系统中,《新刻金瓶梅奇书》是目前所知《金瓶梅》所有改写本(《金瓶梅》抄本、词话本、绣像本、第一奇书本以外的第五类版本)中刊刻最早的一个本子,在《金瓶梅》版本研究与传播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因为...
摘要 :《明代文学史》由徐朔方先生树立好主旨,奠定起基础,浇灌成板块,而后由孙秋克先生据此构建出框架,修整齐配套,完成其装修,基本体现了作者“以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为基础,以小说、戏曲、诗文三体为基本线索”的著述主旨,...
[引言】拙编《中国古代戏曲选本叙录》拟分剧本选集、散出选集、零曲选集三类,此为剧本选集。剧本选集又按剧类分为混合选集、专题选集两类。混合选集再按朝代分为多朝混合...
《缀白裘》是最普及的一部中国古代戏曲选本。这部元明清传奇、杂剧、花部散出选集,从明末到晚清有一个不断增删定型的过程,先后有6种本子。第一种是明末玩花主人编的醒斋...
姚燮(1805—1864),字梅伯,号复庄,一号大梅山民,斋名大梅山房或大梅山馆,浙江镇海人,有《大梅山馆集》等,以《今乐考证》、《今乐府选》最为著名。《今乐考...
我国历史上的著名的“赵氏孤儿”故事,在宋元之间,被纪君祥和无名氏分别据以创作为杂剧《赵氏孤儿》与戏文《赵氏孤儿报冤记》。从此,这一剧目历代不衰,一直频繁地上演于...
著名的“赵氏孤儿”故事经过《左传》、《国语》等载录,到司马迁的《史记》,业已基本形成。最早把“赵氏孤儿”题材创作为戏曲的是元初的纪君祥,他的被誉为元人四大悲剧之...
在遍布全国的几百个剧种的数以千计的剧目中,传统剧目的比例是最高的,而不同声腔、剧种的传统剧目的重复率也是很大的,且这些重复剧目又基本是通过戏剧改编留存的。因此,...
[提要] 尾声相对套数而言。从明代曲论和南(北)曲曲谱的尾声理论,以及对明代戏曲创作实践的总结,可以看出,南(北)曲以[尾声]为基础,创制出几十种名目繁多的尾声...
一赵氏孤儿故事的形成赵氏孤儿故事是一件史实。但是史籍载录不一,必须加以分析。最早透露这一故事信息的是儒家经典《春秋》中两则简短的记录:“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
戏曲别集是一个客观存在。《诚斋传奇》是第一部戏曲别集。由作者命名的第一部戏曲别集是《大雅堂乐府》。明嘉靖年间为戏曲别集的开创时间。晚明与明清间戏曲别集批量...
【关键词】南杂剧;明清新体杂剧;明清新体传奇对于明代中后期批量性出现的新体杂剧,已经提出南之杂剧、南剧、小剧、南杂剧、短剧、小型传奇六种互不完全相同的...
中国戏曲选本,从广义上说,可分为剧本选集、散出选本、零曲选本三类。本文专说散出选本,其从产生到终结,前后约五百年历史,经历了一个创始、繁盛、延续、集成、转...
如何评价西门庆:金学研究新的突破口 对西门庆的研究,石著最具光彩 吴敢 1945年3月17日生。中国《金瓶梅》学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研究员。浙江大学土木系本科毕业,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主...
对西门庆的研究,石著最具光彩 《金瓶梅》研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被称为“金学”。以1924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出版,标志着《金瓶梅》研究古典阶段(明清序跋、丛谈、评点)的结束;以1933年北京古典小说刊行会...
《金瓶梅》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作品。几乎在其出现同时,即被冯梦龙连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一起称为“四大奇书”。不久,又被张竹坡称为“第一奇书”。《红楼梦》庚辰本第十三回脂评:“深得《金瓶...
(一)专著目录 1、金瓶梅评点家张竹坡年谱,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7 一版 2、张竹坡与金瓶梅,百花文艺出版社1987.9 一版。1990.7被江苏省文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评为三等奖,1991.1被江苏省...
一代宗师王季思先生主编、中山大学三代学人共同辑校的《全元戏曲》,于1999年2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中国戏曲文献整理的一大成果。王国维说:“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
张竹坡(1670-1698),名道深,字自得,号竹坡,以号行世。张竹坡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正月完成对《金瓶梅》的评点。张竹坡上承金圣叹,下启脂砚斋,通过对《金瓶梅》思想与艺术的评点,在很多方面将中国小说理...
孙楷第先生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著录了宋元以迄晚清的八百余种语体小说,介绍了它们的名称、别题、卷数、回数、存佚、版本和作者、孤本、珍本并记其行款及藏所,有的且兼录笔记、琐闻、序跋,可说是我国小说版本系统研究的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