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关于《如意珠》传奇及其作者,迄今为止,各种文献著录不尽相同: 庄一拂先生《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卷九“明代作品(上)”“秦子陵”条云: 字莲香,江苏如皋人。生平...
学术界对于明清之际一些杂剧的创作时间往往有认识上的错误,或者缺乏明确的认识,或者既已确认的时限范围还可进一步缩小。针对这种现象,本文作者汇集自己多年研究中...
了解古代戏剧的创作时间是认识古代戏剧的前提。然而,对于古代戏剧的作期,人们又往往有认识上的错误,或者缺乏明确的认识,或者既已确认的时限范围还可进一步缩小。笔者在...
受中国传统诗学发愤著书说的影响,中国古代文人创作历史剧有着强烈的情感倾向:抒发作者科场蹭蹬、知己难遇、去位巷处的忧愤之情。情感支配创作心态,进而表现为...
宋元南戏研究是中国戏曲史研究的难点,问津者始终寥寥。然而,从已故著名南戏史家钱南扬先生开始,南京大学却一直保持着南戏研究的优良传统。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俞为...
古代艺人创作戏剧主要是为了满足平民大众的文化消费,因而不得不受大众审美追求的支配。反映在历史题材的艺人剧作中,大众审美的假定性、约定俗成式、极端类型化等取...
晚明的《牡丹亭》批评在晚明的文论话语下进行,既受唐宋派、公安派文学批评的影响,又有所新变。在唐宋派的影响下,晚明《牡丹亭》批评具有崇元思想,并塑造偶像...
20世纪的历史剧争论经历了40年代发端、60年代激化、80年代深化、90年代反思等具有明显阶段性的发展,产生了丰富的史剧观,如古为今用、“失事求似”、历史...
清初遗民南山逸史的杂剧作品《啸斋曲五种》创作于清顺治元年(1644)至十八年(1661)秋天之间。《啸斋曲五种》揭示明王朝灭亡的根源,表现明遗民的失望情绪...
中国民族戏剧,其不同于西方戏剧之处,自上个世纪初王国维先生写《宋元戏曲史》始,百年之间谈论的已经很多,但不无遗憾的是,绝大多数的评论者都未形成严密的理论体系。在...
茅坤之子茅维生于明万历四年(1576),卒于清顺治元年(1644)至康熙三年(1664)之间,先不得志于科举,后遭遇诬陷和社会鼎革。所作凌霞阁杂剧既抒...
清中叶出现的《谱定红香传》传奇,近代以前未见著录,今人著录非但有误,而且作者及本事无考。本文通过对南京图书馆古籍部典藏《谱定红香传》抄本的考察,认为该剧的...
学术界对于阮大铖《石巢传奇四种》创作情况的认识一向模糊甚至错误。笔者经过考证认为,《春灯谜》创作始自崇祯六年(1633)夏历二月初,该年夏历三月十五日完成...
据傅惜华《明代传奇全目》、庄一佛《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及郭英德《明清传奇综录》等著录,明清时期用传奇体制创作的历史剧,自明嘉靖年间梁辰鱼《浣纱记》始,至清道光年间...
明清之际杂剧创作中“一本四套”北曲模式的打破,缘于南曲传奇的影响;传奇创作对北曲的广泛利用和南曲使用的套曲化,又是缘于北曲杂剧的影响。传奇与杂剧之间的相互...
小说《西游记》中的“江流”故事主要脱胎于同题材的戏文而非杂剧,而后敷演“江流”故事的戏剧在接受此前戏剧、小说的影响时,又沿袭同题材戏文、小说的故事格局。这...
由于受史学意识的支配,中国古代文人创作历史剧以展示历史材料、总结历史规律为主要价值取向,而以戏剧的艺术审美取向为辅。其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演史、补史、...
中国古代“历史”观念的泛化,使古代历史剧题材本事的源头主要集中于正史、野史和文学艺术创作本事三个方面。早期历史剧的题材多源于正史,源于野史的戏剧题材集中于...
中国早期神话的历史化铸成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史官文化特质。在史官文化条件下,史学极其发达。随之而来的史学意识渗透在作家价值取向、诗学传统和通俗文艺之中,为中...
在中国古典曲论对史学意识有着多方面认同的语境中,戏、史等同的观念经过“史曲观”的激活与催化,形成了“曲史观”。古典史剧理论中的曲史观念,大致经历了从不...
中国古典史剧理论以非艺术批评的边缘性批评替代具有本位意义的戏剧艺术批评,其主要表现为以史论代置剧论、以文论代置剧论、以伦理论代置剧论。代置式批评范式的...
东汉以后尤其是明中后期的朋党之争,在中国古代社会逐渐沉淀为普遍的社会心理即党人心态。明清时期出现的《鸣凤记》、《清忠谱》、《党人碑》、《桃花扇》等传奇体制...
中国古代历史剧作为古代戏剧艺术的内容之一,有其自身的元性艺术形态。这种戏剧艺术的元性形态,不仅表现在其发生、发展、创作、批评等诸多方面,而且在不同创作主体如文人...
明李日华《南西厢记》传奇是当今昆曲舞台上《西厢记》演出的主要剧本来源。在李日华《南西厢记》的现存诸版本中,南京图书馆所藏梁辰鱼批订《仇池洞天李西厢藏本》(简称“梁批本《李西厢》”)具有独特的戏曲文献和戏曲理论价值。一...
晚清戏曲作品湮没者颇多,然确有一些作品并非遗失,只是缺乏挖掘而已。何兆瀛之《仙合曲谱》便是一例。一、《仙合曲谱》的版本与作者《仙合曲谱》,杂剧,一折,不分卷。未见著录。今有清同治刻本,仅存于上海图书馆和南京图书馆。《...
20世纪理论界普遍接受“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典型理论,认为艺术典型乃基于真实性的共性与个性统一。就戏剧而言,用典型理论要求话剧的创作是正确和必要的,但用之于戏曲批评则造...
一、《鸳水仙缘》版本辨析 近现代戏曲目录文献如姚燮《今乐考证》、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郭英德《明清传奇综录》、李修生《古本戏曲剧目提要》等,皆未著录《鸳水仙缘》。目前,从一般书目的角度著录该剧的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