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照邻生平研究卢照邻的生年不可确考,本世纪人们推论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1)闻一多《唐诗大系》定为637年,即贞观十一年,但未见确凿之证据,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周祖譔《隋唐五代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的...
结束语 二十世纪中国专业音乐艺术事业在近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走过了五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即世纪初至二十年代的新音乐萌芽时期、三四十年代的新音乐运动时期、建国后十七年的蓬勃发展时期、“文革”十年的全面停滞与倒退时期...
音乐表演艺术 演奏家 在二胡和琵琶演奏艺术方面,国乐大师刘天华所作的贡献是历史性的,他把小提琴的某些演奏技巧与手法融化到二胡演奏中,极大地丰富了二胡的表现力。他本来也是杰出的二胡、琵琶演奏家。在刘天华之...
音乐创作概览 歌曲创作 在二十世纪中国专业音乐创作中,学堂乐歌既是我国现代歌曲创作的萌芽,同时也是我国现代专业音乐创作的胚胎。当然,早中期的学堂乐歌多是选曲填词,尚不属严格意义上的专业音乐创作;学堂乐歌...
历史脉络概述 整个二十世纪中国专业音乐,在东西方音乐文化两流交汇、彼此冲撞融合的狂涛声中,开始了自己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面临国破家亡的现实危局,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纷纷远涉重洋,出国留学考察。萧友梅、李叔同...
这一段历史包括宋(辽、金)、元、明、清,其特点是:不但以前占主导地位的歌舞音乐继续有所发展,而且产生了许多新的音乐品种,从而使声乐和器乐得到了全面发展,成为中国近代音乐的基础。如前所述,中国的音乐,在隋唐以前一...
这段历史将近1200年,它同样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一时期包括秦、两汉、三国、晋(前221—公元420年),后一时期为南北朝、隋、唐、五代(420—960年)。两个时期的共同特点是:歌舞大曲是音乐的主要形式。它们的...
钟鼓之乐 (前16世纪—前221)这一段历史长达一千三百年左右,跨越商、西周、春秋、战国,直至秦统一中国。它又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商代,西周以后则属后期。这两个时期既有共同之处,即以“钟鼓之乐”为...
在初民的原始狩猎与祭祀等活动中,产生了最早的中国民歌,也揭开了五音汇聚的音乐史页。经数千年的发展演进,中国音乐始终向世界敞着开放的胸怀,始终激发出自由和真切的呐喊,吞吐吸纳,借鉴融会,共构成七彩缤纷的中华乐章。...
上篇:酝酿与起步阶段(1900—1950)绪论:传统与现代的分水岭 20世纪中国文化及学术研究的基本特色,与20世纪中国社会经济的历史性变革直接相关。在这100年间,中国基本上完成了由传统社会(封建社...
中篇:全面展开与建设阶段(1950—1966)五、1950-1960年代的中国传统音乐研究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社会制度的巨大变革不仅对社会、经济领域产生了历史性的影响,而且...
下篇:向纵深发展的阶段(1978—2000)众所周知,这是中国大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全新时期。这一新时期最突出的特征一个是现代化,一个是开放。在人文科学领域,开放政策所产生的直接影响是学术思想的活跃,学...
一 1915年春,青年刘天华于贫病之中写出了他的处女作——二胡独奏曲《病中吟》的初稿,这首乐曲又名《安适》(亦名《胡适》)。此前,二胡仅是许多地方戏曲、说唱及民间歌舞的伴奏乐器,或者参与诸多弦索乐、丝竹乐、丝...
160; 我国最早的一位专业指挥家首推郑志声。从1927年起,他先后在法国里昂和巴黎的音乐戏剧学院学习作曲和指挥,193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学院作曲与乐队指挥奖。曾指挥该院管弦乐队公演。“七七事变”后返国。19...
在二胡和琵琶演奏艺术方面,国乐大师刘天华所作的贡献是历史性的,他把小提琴的某些演奏技巧与手法融化到二胡演奏中,极大地丰富了二胡的表现力。他本来也是杰出的二胡、琵琶演奏家。在刘天华之后,刘北茂、蒋风之、陆修棠、张锐、...
160; 共和国成立之前,我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舞剧音乐创作。建国以后第一批舞剧音乐是从《张羽煮海》(刘式昕曲)、《东郭先生》(苏夏曲)这类小型舞剧起步的。到了五六十年代,大型古典舞剧《宝莲灯》(张肖虎曲)、《小刀会...
这个类别包括中外各类乐器的独奏曲和重奏曲。有史可查的我国最早的钢琴曲创作,是赵元任作于1913-1919年间的四首钢琴小品。1923年萧友梅大型钢琴曲《霓裳羽衣舞》出版,这已是比较专业化的钢琴作品了。室内乐的创作,...
世纪初大同乐会根据琵琶曲《夕阳箫鼓》改编的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可视为现代民族管弦乐队作品的源头。此后这类作品陆续有所见,但真正有史可查属于严格意义上的专业创作的,本世纪上半叶大概只有谭小麟的民乐合奏《湖上春光》...
萧友梅于1923年所作的管弦乐曲《新霓裳羽衣舞》及黄自在美国学习时之毕业作品《怀旧》(1929),可视为中国交响音乐创作的滥觞。此后,黄自的《都市风光幻想曲》、江文也早年所作的《台湾舞曲》及完成于1938-1940...
二十世纪中国合唱创作的开山祖,当推萧友梅、赵元任二位。萧氏1924年作女声合唱《别校辞》以及1929年作四部合唱《春江花月夜》在时间上最早,但其艺术质量却远远不如赵氏1927年所作清唱剧《海韵》。此后,黄自的《抗敌...
在二十世纪中国专业音乐创作中,学堂乐歌既是我国现代歌曲创作的萌芽,同时也是我国现代专业音乐创作的胚胎。当然,早中期的学堂乐歌多是选曲填词,尚不属严格意义上的专业音乐创作;学堂乐歌的后期,自李叔同之《春游》诸歌始,才...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声唱法在中国的传播和我国第一代歌唱家的成长,一是得益于国立音专及其他音乐、艺术院校延聘的一批外籍声乐教师如苏石林、梅百器、克雷罗娃、马巽等人按西方美声唱法训练和培养出来的一批中国歌唱家如蔡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