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网络时代,快餐文化触目皆是,学术研究也时或不能例外。某些学人往往略涉其中,稍有所感,即堆垛材料,充其篇幅,于是一本本“厚重”的著作甚至丛书纷纷面世,将学术研究本来需要的从容含玩、厚积薄发抛诸脑后。然而读者翻检其...
20纪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各种形式的文学批评史著作层见迭出,显示出这一学科的勃勃生机和良好的发展势头。其中尤以王运熙、顾易生二先生主编的七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为曲终奏雅,为20世纪70余年...
在古代韵文体式中,词的名称可能是最为繁复的一种。即就主流名称而言,从早期的曲子、乐章、乐府,到后来的长短句、诗馀、倚声、填词等,不一而足,这还不包括那些偶尔被使用的琴趣、樵歌、寓声乐府、乐府遗音、馀音、依声、渔笛谱...
梁启超的保皇党形象和王国维的遗老形象,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几乎被定型,也因这种定型而受到批判。实际上中国近代社会因为处于新旧与中西交替时期,这一时期的人物思想便也显现出矛盾复杂的情形。“同一人物,思想或行为的这一部分...
一、引言:《菌阁琐谈》的原著与重编 在现代词学史上,王国维因其《人间词话》而久享盛名。与王国维相比,沈曾植在词学上所花费的精力及其创获不免要逊色很多,所以沈曾植的词学地位也一直是备受冷落。唐圭璋编的《词话丛编》收...
一、《海宁王忠悫公遗书》与《静安文集》 罗振玉在王国维一生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罗振玉不仅早早识拔王国维的才华,在王国维的学术研究进程中,罗振玉或提供图书资料,或引导研究方向,对于王国维的学术门径、学术路数产...
在北宋元祐以迄南宋末年,以苏轼为核心而展开的“以诗为词”话题,堪称是一桩聚讼纷纭的公案。这个最早在苏门内部产生的争论所引发的不仅是诗词在创作方法方面的彼此互通和借鉴,而且由此而带来的对文学品格和文学精神的讨论,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