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祖父周介孚,二十九岁考中举人,三十三岁考中进士,但他并不是只读“四书五经”、只写八股文的人。他广泛涉猎,很有文学素养,而且有文学才能。 周介孚在狱中读书不断...
《真假鲁迅辨》是我近年所写文章的结集。这些文章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真假鲁迅辨。 鲁迅怎么会有真有假呢?是的,如果你是成年人,那你固然接触过真实的鲁迅,但几乎...
在《鲁迅研究月刊》2005年第1期上,读到陈福康先生《谈谈为鲁迅作品代取的题目》一文。我不大同意该文的一些说法。今就其中关于鲁迅旧诗的部分,因涉及拙著《鲁迅旧诗...
舒芜先生在《夸张规律》(载2007年11月2日“笔会”)一文中说:“查自一九二七年十月鲁迅最后定居上海至一九三六年十月逝世”,从鲁迅日记的每年的书帐中,鲁迅只购...
爬梳史料,是学术研究中最基础的工作。一部高质量的史料长编,可以使许多研究者受惠。王锡荣先生的大撰《鲁迅生平疑案》(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版),如真能就一些“...
关于《琐忆》的真实性向题,曾有过一场争议。重温这场争议,我以为还是很有意义的。 争议的起端 在中国近现代名人中,拥有回忆文的数量最多者,恐怕没有人能超过鲁迅。回...
关于鲁迅的名和字,几种“权威”的说法,都显得有点混乱。2005年版《鲁迅全集》中的《鲁迅生平著译年表》正文第一句称:“取名樟寿,字豫山(后改名树人,字豫才)。”...
家庭对鲁迅一生的影响很大,自出生后,家庭产业的变化也对鲁迅的一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要从鲁迅的先辈们谈起。 鲁迅的祖父周介孚在其所写的《恒训》中说:“予族明万...
拙文《鲁迅遭段祺瑞政府“通缉”的真相探讨》在2007年1月14日的《文汇报·学林》上发表后,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注意,不少相识和不相识的朋友给我写信或打电话,表示...
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鲁迅一生所参与的重要社会活动,论述了鲁迅与几个主要的政治团体,如光复会、同盟会、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对上世纪三十年代文坛上的一些是非...
鲁迅是中国现代的大文豪。有人说他生活富裕,有人却说他寒酸,实情到底怎样? 《文化人的经济生活》一书作者陈明远的论断曾广为流传、引用,根据他的研究,鲁迅的收入水平相当于2002年时的每月1.2万元到4.5万元人民币。而...
春节即将来临,想起了鲁迅在上海是怎样过春节的。这或许也是许多读者感兴趣的话题。鲁迅怎样过春节,最可靠而且系统的记载在鲁迅日记中,当然也还有一些其它的记载。 鲁迅是1927年10月到上海的。他在上海过的第一个春节,是1...
《鲁迅全集》正在修订中,关于鲁迅一些作品的代取题目的问题,有必要进一步讨论。《学林》版曾刊发陈福康先生《谈谈为鲁迅作品代取的题目》,谈了他对鲁迅几首旧诗的修改...
古今中外的历史名人中,有几个会有如鲁迅这样的殊荣?然而,我又不断发现,由于他被用来“为政治服务”:为一场又一场政冶运动服务,为具体的方针政策服务,他被“神化”了,许多对他的研究、宣传是弄虚作假的。我出生在浙江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