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文艺史料[名家专栏]巴莫曲布嫫专辑
文章数:52 浏览:3388 今日:1  发表文章 推荐文章 内容纠错 媒体合作
百度分享
巴莫曲布嫫专辑 文章列表(按日期排序)
知名学者巴莫曲布嫫专辑。汇集巴莫曲布嫫撰写的文艺史论、人物考订、作品辨伪、文献整理、研究综述等方面文章,侧重内容的资料性、全面性、实用性和权威性。

演述场域的确定:'五个在场' 廖:我仔细看过你这篇题为《叙事语境与演述场域》的文章,其中提出的'五个在场'是:史诗传统的在场、表演事件的在场、演述人的在场、受众的在场,以及研究者的在场。那么,接下来请你就这'五个...

巴莫曲布嫫:女,1964年4月出生于四川凉山,彝族。198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史哲部,获法学硕士学位(民族学);200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民俗学);2000~2002年哈佛大...

一、国际彝学研究中的相关信息 西方学者对彝族及彝族文化的研究,肇始于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叶,那正是彝学研究进入国际视野的起步阶段,其中对彝族文献和文学的调查、搜集与评述,尽管简短、零碎,但记录的客观性较...

 ※ 南方史诗概说 (2003-3-1,692)

蔚为观止的南方少数民族史诗,经过了久远而漫长的历史酝酿和民间口头流传过程,成为南方各民族历史、文化、宗教、习俗等的巨量包容的语言艺术品。在这何其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南方少数民族史诗随着各民族历史的嬗递、社会的发展、文...

 ☆ 南方少数民族创世史诗 (2005-5-11,1419)

创世史诗在中国南方地区的蕴藏量极为宏富。彝、哈尼、纳西、白、拉祜、傈僳、羌、普米、景颇、阿昌、德昂、傣、布依、水、苗、瑶、侗、土家、壮等民族中都流传着本民族或本支系的创世史诗。千百年来,这些绵延炳焕的口承文学作品,...

仡佬族创世史诗《十二段经》,流传在贵州黔西,为当地仡佬族传唱的祭典唱词。全诗长约4000行,其中约有2500行为创世史诗和训诲歌,其余为祈祷性的祝词。史诗包括〈铁牛精阿约〉、〈巨人由禄〉、〈阿仰姊妹制人烟〉、〈阿利...


《遮帕麻与遮米麻》是阿昌族目前最完整、篇幅最长的创世史诗,在阿昌族民间影响十分深远。它既是一部创世史诗,又是一部原始宗教巫师的诵词,而且仅限于祭祀祖先和丧葬仪礼时延请巫师"活袍"来吟诵。长诗全长...

 ※ 白族创世史诗《创世纪》 (2003-1-15,965)

白族的创世史诗《创世纪》独具一格,以白族民间"打歌"体为传演形式,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是集诗、歌、舞于一体的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在节日、庙会、婚礼时进行。《创世纪》是白族"打歌&q...

 ※ 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 (2003-1-14,1655)

史诗主要流传在红水河流域的巴马、东兰、凤山、天峨、南丹、河池、宜山、都安、马山,以及右江流域的百色、田阳、田东、平果等地。除了一般的口头传唱外,有的地区还有"土方块字"的手抄本,多为"...

 ※ 彝族创世史诗《勒俄特依》 (2003-1-14,2269)

广泛流传在金沙江南北两岸川滇大小凉山的彝族民间,除了口头传播外,还有不同的彝文手抄本。"勒俄特依"系彝语音译,本意直译为"历史的真实模样";又解为:"勒俄"...

 ※ 彝族创世史诗《阿细的先基》 (2003-1-14,1075)

这部史诗流传在云南弥勒县西山一带的彝族支系阿细人中,以固定的"先基调"演唱而得名。在表现形式上采用"先基调"进行演唱,往往通过对唱提问、对答的方式,展开诗篇。句式一般为五言,...

 ※ 彝族创世史诗《梅葛》 (2003-1-14,1587)

史诗流传在云南省楚雄州的姚安、大姚、盐丰等地的彝族地区。当地彝人每逢年节都要诵唱《梅葛》三天,并视《梅葛》为"根谱"而世代口耳相传。"梅葛"本为一种彝族歌调的名称,由于采用这...


 ※ 彝族创世史诗《查姆》 (2003-1-14,1161)

史诗以彝文手抄本的形式流传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的底土、新资、妥甸;红河州的石屏、建水、元阳和玉溪地区的新平,以及峨山等地的彝族民间。史诗在彝族毕摩经籍中属起源经类书,也只能由彝族毕摩唱诵,一般人不能妄为。在云...

 ※ 瑶族创世史诗《密洛陀》 (2003-1-14,818)

史诗的题意为"洛陀母亲之歌",相传密洛陀是瑶族布努支系瑶民共仰的始祖神。瑶家在"达努节"(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九即密洛陀的诞辰)与过瑶年时,都要宴飨歌舞,聚唱《密洛陀》为其祝寿,...

 ※ 佤族创世史诗《司岗里》 (2003-1-14,880)

佤族创世史诗《司岗里》,广泛流传在云南省沧源、澜沧、耿马、双江等佤族布饶方言区。"西岗里"有两种解释:一说"西岗"是石洞,"里"是出来,即人是从石洞里出来...

 ※ 水族创世史诗《开天立地》 (2003-1-14,881)

水族创世史诗自成体系,这种韵文体的古歌,水语称为"旭济",意为创造歌或创世纪的歌,与同一时期的散文体神话"凡启稿"(意为远古的故事)交相辉映成水族远古文学的双璧。"...

 ※ 普米族创世史诗《帕米查哩》 (2003-1-14,1083)

《帕米查哩》,"帕米"为普米族的自称;"查哩"即唱历史、家史,题意为"普米唱的历史歌",流传于川滇交界的宁蒗县普米族聚居区。作品以严谨的结构、曲折生动的情...

 ※ 纳西族创世史诗《崇般图》 (2003-1-14,1079)

史诗《崇搬图》,题译为"人类迁徙记",汉译本题为《创世纪》,又译为《人类迁徙记》、《人类的来历》、《古事记》等。汉译本全诗长2000余行。史诗在几乎所有的纳西族地区均有流传,包括西部方言区的丽江...


 ※ 苗族创世史诗《洪水滔天》 (2003-1-14,575)

史诗流传在黔东南地区,民间一般通称为"古歌"。专门叙述洪水始末以及洪水后兄妹成亲、人类再生的经过。茫茫太古的时候,雷公和姜央本是兄弟,只因分家产时姜央争得屋基和晒谷场,雷公不服,一气之下跑到...

 ※ 苗族创世史诗《苗族古歌》 (2003-1-14,1007)

史诗流传在黔东南苗族地区,是苗族创世古歌的集大成之作。传唱古歌是苗族人民社会生活中的一件盛事,目的在于传承民族的根谱和历史。通常是在苗族祭祀家支宗族祖先的大节"吃牯脏"和农历十月过苗年祭祀皇天后...

 ※ 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 (2003-1-14,1195)

《牡帕密帕》广泛流传在云南的澜沧、孟连、双江、勐海等地的拉祜族民间,由〈造天造地〉、〈两兄妹打猎〉和〈寻找肥沃的土地〉三部分组成。新近又出版了这部史诗的另一版本,由以下十七章组成:"造天造地"、...

 ※ 拉祜族创世史诗《古根》 (2003-1-14,770)

《古根》流传在云南临沧、双江、耿马、澜沧等地的拉祜族民间,每逢节日、婚丧大事时演唱。全诗共分为三个部分:天地本是一片雾露,雾露生了天神厄莎,厄莎是拉祜族的开辟神,是万物的主宰。当天地混沌未开之际,厄莎撮下手汗与...

 ※ 苦聪人创世史诗《创世歌》 (2003-1-14,585)

流传在云南省解放前尚处于原始社会解体期的苦聪人中的创世史诗《创世歌》,有着自身的特点,其中对洪水泛滥后人类再生的描述,以及对民族形成、人类生产劳动的解释等,是别具一格的,体现出早期创世史诗的特征。其主要内容可以分为...

 ※ 景颇族创世史诗《勒包斋娃》 (2003-1-14,1280)

新近翻译、整理出来的景颇族创世史诗《勒包斋娃》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创世史诗群中的一支奇葩。在景颇语中"勒包"意为"历史";"斋娃"则有两层含义,一是指&qu...


 ※ 哈尼族创世史诗《十二奴局》 (2003-1-14,1836)

《十二奴局》是一部在哈尼族民间广泛流传的创世史诗,也是哈尼族人民长期集体创作的长篇巨著。它以哈尼族传统说唱"哈巴"为传演型式,在哈尼族各支系均有流传,尤以云南红河南岸哀牢山哈尼族主要聚居区的元阳...

 ※ 独龙族创世史诗《创世纪》 (2003-1-14,1154)

史诗流传在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河流域的独龙族聚居区。全诗长700余行,分为人类的起源、人与鬼的斗争、洪水滔天、祭神的由来、娶媳妇、卡雀哇(年节)等六部分。独龙族的《创世纪》以"创世"过程为线索...

《达古达楞格莱标》是德昂族迄今发掘、整理并出版的唯一一部创世史诗,全诗长1200余行,史诗与其他民族的创世史诗不同,情节单纯,始终以万物之源──茶叶为主线,集中地描写了这一人类和大地上万物的始祖如何化育世界、繁衍人...

题意为"神王开创世界",全诗长15000余行,是傣族"五大诗王"之一。据考证,《巴塔麻嘎捧尚罗》产生于公元前的傣族原始社会,最先是原始宗教解释天地和万物来历的一种祭词,后来逐...

这是一部以开辟神话和洪水神话为主题的创世史诗,流传在贵州册亨、望谟一带的布依族民间。史诗共分为四个部分,篇首和篇尾分别有〈开亲歌〉和〈结尾歌〉。史诗塑造了性格迥然不同、品质互相对立的两个形象──布杰和雷公。布杰是一...

 ※ 南方少数民族迁徙史诗 (2005-9-1,915)

迁徙作为特殊的历史道路对南方诸多民族的叙事文学之模塑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大凡有族体迁徙史的民族,都有一种寻根意识塑造的历史观。南方少数民族中哈尼、彝、拉祜等彝语支民族的韵语歌唱文学中以迁徙史实及其余绪为歌咏题材的长篇...


 ※ 拉祜族迁徙史诗《根古》 (2003-1-15,1561)

这部迁徙史诗流传在云南省澜沧县的拉祜族民间。"竹子一节一节长,古根一段一段唱",歌者以"白头老人"的身份向人们传唱本民族的"根古",旨在"代代传...

 ※ 侗族迁徙史诗《祖公之歌》 (2002-9-10,1037)

侗族迁徙史诗《祖公之歌》主要流传在侗语南部方言区,即贵州的黎平、榕江、从江等限;湖南的通道、绥宁等县;广西的三江和龙胜等县。其形成年代大约在唐至明代,前后历时七、八百年。作品传承的形式多样,或以念词形式表述,或以叙...

 ※ 苗族迁徙史诗《溯河西迁》 (2002-9-10,673)

史诗流传在黔东南地区。苗族始祖姜央的第二代传人被称为"五对娘六对西迁的爹妈",实际上是当时率领众人西迁的部落首领。史诗公700 多行,曲折地反映了古代迁徙到贵州黔东南地区的这支苗族先民的迁徙历程...

 ※ 彝族迁徙史诗《赊 榷濮》 (2002-9-10,1774)

"六祖分支"是彝族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约当西周末年,彝族聚居区域发生洪灾,先民们由部落酋长笃慕(尊称为"阿普笃慕",意为先祖笃慕)率领,由原来世居地迁到洛尼山(今云南会泽一...

这部新近出版的迁徙史诗,几百年来一直广泛流传在西双版纳哈尼族支系"雅尼雅"(即爱尼)人民间,以及东南亚的"阿卡雅"(境外哈尼支系)人中。雅尼雅人民一代又一代地以古老的口传方式...

哈尼族是我国最为古老的民族之一,在我国第一部史籍《尚书·禹贡》中记载的"和夷"即与哈尼族先民部落有关。哈尼族是一个迁徙民族,大体迁徙路线是由西北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 南方少数民族英雄史诗 (2005-9-15,1950)

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中流传的英雄史诗相继发掘、整理并出版的主要有傣族的《兰嘎西贺》、《粘响》和《厘俸》,纳西族的《黑白之战》和《哈斯争战》,彝族的《铜鼓王》、《阿鲁举热》和《戈阿楼》,普米族的《金锦祖》和《支萨&mid...

 ※ 傣族英雄史诗《兰嘎西贺》 (2002-10-9,969)

题目直译为"兰嘎地方的十头魔王",故又名《十大魔王》,傣族"五大诗王"之一。史诗又有《大兰嘎》和《小兰嘎》两种手抄本之分,《大兰嘎》内容详尽,气势磅礴;《小兰嘎》带有缩写本的...

 ※ 傣族英雄史诗《粘响》 (2002-10-9,1248)

这是傣族古代诗歌论著《论傣族诗歌》的作者帕拉纳(祜巴勐)明确提到的是他本人创作的一部英雄史诗。全诗长达10000余行,属傣族"五大诗王"之列,在傣族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勐粘巴公主与一天神幽会后...

 ※ 傣族英雄史诗《相勐》 (2002-10-9,1034)

《相勐》题意为"一地之宝"。作品最初是以民间歌手演唱的形式广泛流传,后由傣族"康朗"(知识分子)在歌手演唱的基础上加工整理成书。成书后又以《相勐 》和《相勐因》两种详略不同的...

 ※ 壮族英雄史诗《莫一大王》 (2002-9-10,1210)

这部英雄史诗是在壮族民间流传的一部著名的、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传说的基础上形成的,歌颂了壮族氏族领袖莫一大王不屈不挠反抗中原封建王朝的英勇事迹。作品长达数千行,以七言腰脚韵体的手抄本形式广泛流传,遍及桂中、桂南、桂西...

 ※ 彝族英雄史诗《俄索折怒王》 (2002-9-10,1584)

史诗又名《祖摩阿纪》。据《彝族源流》记载,俄索折鲁是彝族"六祖"第五支布部慕克克的第四十六代孙,他是唐宋时期乌撒氏一位杰出的"兹"(君长)。《元史·地理志》载:...


 ※ 彝族英雄史诗《支嘎阿鲁王》 (2002-9-10,2695)

据彝文巨著《彝族源流》和《西南彝志》的有关记载,加之有关学者的考证,彝族神话《支格阿龙》与创世史诗《勒俄特依》中的英雄支格阿龙决非只是神话中的人物,而是彝族上古以鹰为图腾的先民部落"古滇国"的部...

 ※ 彝族英雄史诗《铜鼓王》 (2002-9-10,2652)

随着彝族文学搜集整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各地彝区不仅发掘出了大量的彝族创世史诗、迁徙史诗文本,而且也发掘出了象《铜鼓王》这样令人兴奋不已的英雄史诗。新近出版的这部作品,雄辩地证明了我国南方民族不仅仅只是创世史诗发达,同...

 ※ 彝族英雄史诗《戈阿楼》 (2002-9-10,1119)

《戈阿楼》不仅是一首具有清新淳朴的语言风格的英雄诗篇,也是一篇具有历史价值和民俗价值的长歌。作品主要流传在贵州彝区。主人公戈阿楼是历史传说中的彝族古代英雄。史诗在表现形式与艺术手法上,也颇能代表彝族民间长诗的民...

 ※ 彝族英雄史诗《阿鲁举热》 (2002-9-10,789)

这部英雄长诗在川滇大小凉山彝族地区广为流传,除长诗形式外还以神话传说的形式流传,除口耳相传外,还有彝文抄本。全诗共500余行,分为三十四个诗节。故事的主题是英雄复仇。主要情节是叙述有神奇身世的英雄寻母被抓为奴,后来...

 ※ 羌族英雄史诗《羌戈大战》 (2002-9-10,1148)

流传在四川茂汶羌族地区的这部英雄史诗,羌语称为"嘎"。韵文体的作品较完整地保存在羌族"释比"经中,民间也有与长诗基本相似的散体述讲神话,如《嘎尔都》。羌族民间传说中说古羌人从...

流传在川滇交界的宁蒗和木里一带的《支萨·甲布》,是以支萨和甲布两代人为主人公的英雄史诗,作品通过支萨·甲布深入魔穴,杀死魔王,救出母亲,为父报仇、为民除害的经历,生动地塑造了普米族民间传...


52 篇文章  首页 尾页 页次:1/2页  48篇文章/页 转到:
 
精彩史料专题
最新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