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夏庭芝《青楼集》主要记载的是元代一百多女歌舞艺人(作者所谓“伶人”)的生平事迹。《青楼集》为后世看重,主要在于它为我们研究元代社会,特别是元代的戏剧表演提供了...
理解元剧的结构体制,关键是理解其脚色的使用。今人研究元剧脚色主要依赖的文本为明人臧懋循编辑的《元曲选》。而臧懋循在编辑元剧时曾对元剧脚色做过很多编改,今人...
楔子,顾名思义,是使主体结构愈加紧凑或严密的填充物。元剧楔子也应产生于元剧主体结构已完成之后。元剧之主体为情境各异的四套北曲,楔子则是套曲外的支曲,不含宾...
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研究中,戏剧起源方面存在的不同意见最多。而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者们据以立论的材料基本相近,而结论却为何相去甚远?本文认为,中国戏剧起源问题的...
中国民族戏剧的研究在20世纪后半叶取得相当可观的实绩,这在五十年代、八十年代这两个时间段表现得尤为突出。与八十年代相比,九十年代显然是由研究高潮转入低潮,...
中国传统戏剧的研究在20世纪前期已取得相当可观的实绩,这对20世纪后半叶、乃至今日的研究而言都具有奠基性的意义。本文主要借助相关史料,客观地呈现20世纪前...
20世纪中国戏剧研究成绩卓著,人所共睹,但若以一门完整学科的标准来衡量,百年中国戏剧学存在的问题亦复不少。直至今日,中国戏剧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学科边界尚未完...
角儿制在近代取代脚色制,成为京班最主要的组织形式。戏园的商业性推动迎合了名角个人的名利追求,二者的结合是角儿制取代脚色制的最根本原因。从有利的一面看,以名...
王国维先生尝云“古来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现”,此语尤适用于20世纪的南戏研究。南戏研究始自王国维《宋元戏曲史》(1913),但世纪初的王国维可以凭藉的戏曲文献...
严格意义上的京剧研究始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近七十年来,京剧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实绩,但也存在一些很严重的问题。“流派艺术”论、“演员中心”论、“声腔剧种...
闻知日本东京大学田仲一成教授有大著《中国戏剧史》问世已是前几年的事了,先是在1998年12月12日的《文汇读书周报》上读到复旦大学江巨荣教授的介绍文章《一部独特...
*(南京大学中文系,南京210093)摘要:在20世纪中国戏剧研究中,吴瞿安先生无疑是最值得瞩目的学术大家之一。从学术史发生演变的角度来看,吴瞿安先生对于20世...
对中国戏剧艺术特征的认识和探讨,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戏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其中,“歌舞”、“写意”、“程式”、“综合性”等概念和范畴的提出,从学术史...
中国戏曲也是一种戏剧,国人这一观念的形成多半应功归于本世纪初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西方,戏剧有悲剧、喜剧之别,其传统既厚且久。中国戏曲既然是一种戏剧,“悲剧”、“喜剧”介入中国戏曲研究似乎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悲剧...
1963年 钱南扬《谈吴江派》,《中华文史论丛》第三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5月 岩城秀夫《宋代演剧管窥》,《中国文学报》第十九册,1963年 田仲谦二《杂剧<西厢记>的南戏化》,《东方学报...
说明 本索引的主要目标在简便实用,即希望读者借助本索引对20世纪中国戏剧研究情况有大概了解。所以我试图根据个人理解,挑选一些有较大学术价值或曾经产生较大反响的论文、著作,或提出新问题,或推介新材料,或探得新结论,...
1913年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的问世,一般认为是中国戏曲学这门学科创立的标志,也是真正的元曲研究的开始。戏曲研究成为20世纪文学艺术研究的“显学”,元曲研究贡献尤多。在告别20世纪之际,我们一方面可以回首过往的辉煌...
一 戏剧研究能成为专门之学,王国维先生(1877—1927)《宋元戏曲史》是有大功绩的。《宋元戏曲史》完稿于1913年1月,自1913年4月至次年3月,是书先后刊载于商务印书馆印行的大型学术期刊《东方杂志》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