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认为,20世纪中国戏曲现代化自“五四”时期步履艰难的起步,到抗战时期的“利用旧形式”与“旧瓶装新酒”,新中国“文革”前17年的倡导“三并举”与强调...
(三)人道主义:人情与人性在1956至1957年关于“写真实”的讨论中,很多人都批评左倾教条的公式化、概念化作品,在题材描写上有不真实的倾向:把“家务事、儿女情”的题材跟工农兵生活的题材截然地对立起来。刘绍棠尖锐...
——兼论1950年代苏联“解冻”思潮与中国戏剧内容提要:1956年前后出现的“第四种剧本”主要受苏联“解冻”思潮的影响。它们积极干预生活的写真实,关注普通人的生存及情感的人道主义情怀,和强调“文学是人学”而对人的真实...
(四)话剧民族化:民族话剧的现代化创建20世纪中国话剧发展的趋向传统戏曲,它所面对的是中国话剧的民族化问题。因此,话剧民族化,或者像“国剧运动”派所说的创建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话剧,就是20世纪中国话剧借鉴戏曲最主...
(三)20世纪中国话剧:由反传统而趋向传统在20世纪“世界戏剧”大潮中发展的中国话剧,也经过了这样一个“反戏曲传统——回归戏曲传统——话剧与戏曲传统融合”的发展历程。这个发展历程雄辩地说明:每一个在中国土壤上生了...
“中国话剧与中国戏曲”这个研究课题在国内外学术界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因为话剧在中国是“舶来品”,中国话剧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都受到外国戏剧的深刻影响,所以,学术界关于中国话剧的“影响源”的研究,长期以来也大都是将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