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心雕龙》与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联系在一起,是否有点奇怪?有点勉强?有点不着边际?总之,这个题目能成立吗?刘勰《文心雕龙》一书对先秦至东晋宋齐间的中国文学史(以各种文体的形成发展与代表性作家作品为经纬)作了一番梳理...
近来随意浏览唐宋人诗集和有关资料,偶有所感,稍作条理,述之于后。愚者千虑,或有一得;野人献芹,聊作谈资。亦以求教于广大读者通人也。一 唐诗乃中国文化无上...
由徐培均等7位先生用功十年才告竣的《中华爱国文学史》,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于2006年夏出版。徐先生是我复旦的前辈学兄,赐我一册,令学习并作评论,恰好我正在思考文学史类型学的问题,这部文学专史是我应该关注的一种样...
一、根据时间、地域、民族、语言因素界别文学史类型 根据我们对大量文学史论著的分析,区分类型的标准还是应该到文学史论著本身去找。而作为史著的一种,时间、地域、民族和语言,既是确定其研究对象、撰著范围,也是决定其性质...
中国历史与小说有很深的渊源关系,此已是学界共识。本人在《中国古典小说的文体独立》一书中探讨小说的起源,也曾论述到小说文体被孕育于子、史书中,经长期发展而获得独立的过程。这个问题换一个角度,可以表述为:历史书中其...
一、“现代文学”概念将愈趋淡化,所谓现代将向下与当代联系,或向上同近代联系,形成所谓二十世纪文学的格局,或虽仍称“中国现代文学”、“现代中国文学”而含义已变,不是原来相对独立的三十年(1919—1949)文学了。这...
本文所说具有无限性的文学史,包括但不止于成品形式是《某某文学史》的那种研究和著述,而是更广泛地指文学研究中的一个范畴。同时,也指文学研究的一种理路一种方法,即把一切文学现象,从人到人的活动,到这些活动的种种产物,都...
一 渊源论之溯源及其意义 在内容繁富、博大精深的中国诗学理论体系中,渊源论——探讨和论述诗歌体制、法式、风格之源头与流变,研究和阐析前代诗人对后人的影响和后人学习继承前人的模式路径等问题的理论(以及操作方法)——...
一、在现行一般的观念中,常常把文学研究分为三大部分,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从这个分类来看,除了对于现实的、当前的文学进行即时的批评以外,一切对于古代、近代、现代文学的研究,都可以说是文学史性质的;如果说得绝...
一 中国古典诗词,向来被作为抒情文学作品看待,人们普遍认为诗词文体的主要功能和特色,是在于诉说和抒发作者郁积于心、不吐不快的情感。由于诗词以及与之性质相同相近的曲赋等文体,加上与它们关系密切的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