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舍、勾栏是宋元时期的商业性娱乐场所,早已引起戏剧史家的关注。但人们对这两个词的来源、本义迄今未取得正确认识,从而影响到从宏观上认识中国戏剧的发展脉络。最近,笔...
在庞杂的观音应身体系中,鱼篮观音是比较典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形象之一。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绘的《鱼篮大士》图,是保存下来较早的鱼篮观音图像,图中的观音衣着朴素,散挽...
一 锺嗣成《录鬼簿》著录作家、作品时,往往在某剧目下注明“次本”。据孙楷第先生统计,各本《录鬼簿》注明“次本”的作品有: 赵公辅的《晋谢安东山高卧》:“次本”。...
元周德清《中原音韵》首创“务头”之说,明人已不解其义。博学如杨慎,以“务头”乃“部头”之误讥笑德清 ① ,后又遭王世贞嗤笑 ② 。但世贞也未讲清何为“务头”。清...
【内容提要】 1、酒宴与酒令,是元代雅俗文化交融的最好平台。2、文人与歌妓的合作,使曲这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当时许多著名文人与歌妓的关系,实际上...
研究戏剧起源的人往往只把眼睛盯在上古,这是容易理解的,但却有可能陷入误区。只要我们承认世界文明的发展在各民族、各地区并不平衡,只要我们注意到贵州、云南等地还有“...
本文力图从新角度、用新材料对中国戏神进行探讨。1 各地戏班供奉的戏神偶像是一个婴孩,在戏中用作婴孩道具,又称为“喜神”。2 各地流传的戏神传说,可大体...
“戏场”是汉语中的一个复合词,却最早出现在建安初的汉译佛经中,并在晋、唐之际的佛经中多次被使用,指印度的歌舞、百戏、戏剧演出场所;隋唐时期汉族文人的著...
内容提要: 本文拟用新材料对戏剧史研究界近期关注的“竹竿子”再作探讨,指出:戏竹之“戏”应读为“麾”,其用亦与麾同;竹竿子、戏竹与$虽形制近似,但绝非一物;竹竿子源于执竹竿唱丧歌的古代葬礼仪式;从宋到元明清,竹竿子易...
[摘 要]:本文对戏曲中普遍使用的“囉哩嗹”的来源、使用场合及其与戏曲传播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指出:“囉哩嗹”是梵曲,最迟晋时已传入中原;它一般在祭戏神时、婚恋场...
〔中图分类号〕I207 37〔文献标识码〕E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将戏曲定义为“代言体”。所谓“代言体”,是指演员进入角色,代剧中人说话。这就从文体的角度,将戏曲...
历史记下了这个黑色的日子:唐天宝十五载六月十八日,震惊朝野的马嵬事件发生,玄宗亲自下令处死了他最宠爱的杨贵妃。正史、笔记、诗文、小说、戏曲,都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
内容提要当前中国古代戏曲研究,应以文献尤其是剧本为核心,参照文物和田野材料,对古代戏曲文学和演出形态进行研究。这对只重案头、忽略演出是一种否定之否定。而回归案头...
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中外许多戏剧理论家都认为,戏剧的本质是动作。例如英国著名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思林说:“希腊语中戏剧(drama)一词,只是动作(action)的意思。……戏剧之所以成为戏剧,恰好是由于除言语以外那一部...
'五四'前后,被人视为'小道'的戏曲、小说开始登堂入室,受到学者和全社会的关注,戏曲理论史料的搜集与整理工作也随即展开。1917年,由董康编辑刊刻的《诵芬室读曲丛刊》问世,堪称第一部戏曲理论史料汇编。其后,陈乃乾编...
中文系出身从事中国戏剧史研究的学者,常常把戏剧史与作家、作品划等号。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这种传统不断受到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刺激。例如,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组成部分的元明清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可以完全不顾上古戏...
一 五十年前,任二北发表《戏曲、戏弄与戏象》一文,批评更早于他近五十年的王国维把中国戏剧的名称认定为“戏曲”,“把戏剧局限在戏曲上,把剧本局限在词章里”,“掩盖了汉唐的戏剧,使我国戏剧史上是非不明”,“否定无数古...
中国戏曲史上有不少悬案,《骷髅格》的真伪与来源问题就是其中之一。这书名最早见于明末清初《南曲九宫正始》引用,钮少雅《九宫正始自序》称,他在一次访友途中遇一王姓老翁,赐与此书,告之:“乃汉武帝及唐玄宗之曲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