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宝卷产生于宋元时期,它是继承佛教俗讲的传统,作为佛教僧侣悟俗化众的说唱形式出现的。至明代正德以前,是佛教宝卷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佛教宝卷,其韵文歌唱的部分,...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俗文学学科建立和迅速发展的年代。由于郑振铎先生不断的提倡,特别是他的《中国俗文学史》出版(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年)的推动,在上海...
中国宝卷的源头是形成于宋元时期的佛教宝卷,它是采用佛教忏法演唱过程仪式化的特点、继承佛教俗讲“讲经”(讲经文)、“说法”(说因缘)的传统而形成的一种新的说唱形式,是记录佛教徒在宗教活动中按照严格的仪轨进行的说唱...
摘要 从宝卷的历史发展来看,许多宝卷非文学作品,故不能笼统将宝卷定义为“说(讲)唱文学”。作为“非遗”的宣卷和宝卷,应指清及近现代在民间信仰活中传承的民间宝卷及其演唱形式和它们所依附的仪式化信仰活动。常州地区现代仍存...
车锡伦按:校点古代戏曲,点校曲文,检索谱载曲牌名,是十分麻烦的事。本人因将台湾学生书局影印《善本戏曲集》收《南词新谱》的曲牌整理出来,并附影印本页码(同一页码的...
车锡伦 蒋静芬《三十六声粉铎图咏》(下文简称“图咏”)是清末宣鼎创作的诗书画册,扬州市博物馆收藏。折子装,每页(双)19×35厘米,左画右诗。所画系晚清昆曲舞台...
一、前言聊斋俚曲的曲牌是用清代初年淄博地区民间流行的小曲。这些小曲曲调的来源,除了部分来自当时的民歌外,大部分见于明代流行的小曲,在南北曲中也多可找到同名的曲牌...
车锡伦一、前言中国当代许多地区民间仍流传着多种以“道情”为名的说唱和戏剧艺术形式。今人说明“道情”的来源时,多提出它来自唐代的“道调”、“道曲”,如《中国大百科...